歙州 “七日一徽说”之五:浮梁歙州 万国来求

摄影,作者:陈发祥
祁门县东北40里,是著名徽派鱿鱼的发源地大潭乡岩库比利村,也是易县、祁门、石台、太平的交界处。村北,红岭山上,苍山苍茫,有云有水。

歙州 “七日一徽说”之五:浮梁歙州 万国来求


文章图片

明朝万历年间初,有一条古道犹如黑龙出海,游走于山与山之间,“上七下”,转九转十八。农历四月初,盛开的野生杜鹃花将三里青石板路围成一条狭长的花径。走在其中,鲜花跟随行人,在春风摇动的各种颜色的花瓣触摸鼻尖而沉醉。

歙州 “七日一徽说”之五:浮梁歙州 万国来求


文章图片

大红岭头,一湾春水,游过古茶园,瀑布落下聚成潭,是昌江之源。清明时节,早春的嫩芽,从采茶人青涩的手指间,不经意间滑入溪中,沉浮,随水流离开大红岭,经岐山至梅城西南的长门。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又高又险的岩石,比如一扇大门,水流湍急,岩石中有柱子,河流流入,所以叫长门。徽州的茶从饶州的长江出到乐安河,与景德镇的瓷器融合成“白绿之色,行云蓝香之韵”,共享“飘梁换州,万国来朝”的盛景。

歙州 “七日一徽说”之五:浮梁歙州 万国来求


文章图片

明代,隆庆开海禁,茶叶运输仅限于内河。在鄱阳湖,天空中的云与水之间,千帆赛马,船只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商船向南和向东航行,并聚集在许多港口离开这个国家。清朝乾隆年间,中国因瓷茶而成为世界白银帝国。

歙州 “七日一徽说”之五:浮梁歙州 万国来求


文章图片

商贾南渡赣江,渡南昌、吉安、赣州至南岭脚下,弃船登岸,翻越三十里外的古梅关路,到达广东南雄,再从北江上船,经过韶关、清远,一路顺流而下,至三水。东江、西江、北江交汇的三河,是珠江的起点。广州,珠江口,江海之间,瓷茶自“十三行”以来销往世界各地,是新安商人“漂洋过海”的百年商旅。瓷器与茶的邂逅,在欧洲,曾使英国王室闲适而高贵的“下午茶”;在波士顿,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被点燃;在阿拉伯,它已经引起了无数的烟雾。

歙州 “七日一徽说”之五:浮梁歙州 万国来求


文章图片

云帆影响深远,距洞庭800里,在石钟山之下,与“河湖之间”汇入大江。沿着长江向东走,可以到达富饶的长江以南,通过上海这个十里洋场,进行世界各地的贸易。从汉口转车,向西到荆楚,向北到赵岩,西北到察隅,在黄土高原、沙漠戈壁、极寒之地销售。从瓜州进入大运河,你将实现“春风十里扬州路”。晋商、徽商,甚至江油商帮,都在山河中兴盛,长袖善舞。

歙州 “七日一徽说”之五:浮梁歙州 万国来求


文章图片

深秋,瑶里古镇静静地躺在瑶河的怀抱里,播撒着千年的窑火。这个地方以北十公里就是皖赣边界休宁县贺城乡尤龙岭。幽龙谷辽阔深邃,山茶花盛开,红豆杉成林,800亩茶园烟雨满满。南至三花梨,东至古码头,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瓷土的装载地。在水街的东端,至今还矗立着浮梁县署刻了四十五年的《不动街码头瓷土装船启事》。在宽阔的河上,一条古道穿过不动的石桥,一直延伸到高陵。岭头矿坑里,埋藏着中国瓷器一千年前登顶世界的秘密。地质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诞生于中国深山中的一个小村庄:高岭土。
在高陵村头,两株树龄1500年的古樟树盘根错节,宛如壮汉的肋骨,在大地上鼓鼓囊囊。这个村子以瓷器为业,北宋景德年间姓刘,姓王。此后,徽州移民数百年,蚂蚁普遍迁徙,呼朋唤友,缓缓而来,在这里生根发芽,欣欣向荣,称王、胡、程、黄。村子后面群山环绕,沿着饶慧古道,在肥沃的山谷里,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大湖,名叫王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