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的作者 不是《狂人日记》 鲁迅为什么最偏爱这篇小说( 三 )



王西京画了《阿q正传》
有时,两种文体并不总是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因为杂文是可以直接讲出深邃的思想的,而且可以相当夸张地讲,以导致荒谬的逻辑,讲得痛快淋漓。
然而,小说,尤其是鲁迅的小说,由于人物对世界感知的错位,力量强大,结论无法直接表达。稍微超出人物的感知系统就成为作者的思想表达,两种风格可能是分裂、不统一、不和谐的。
比如,在写阿Q精神胜利了以后,鲁迅这样写:“他永远是得意的。这或许是中国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这是清朝末期普遍存在于官僚、文人中的精神的自我麻醉。

丁聪画《阿q正传插图》
这样反讽的概括,不是阿Q的感知范围所能及的,而是鲁迅的杂文句式。有时候就产生了争议:这在杂文中是深刻而警策的,在艺术上却冲击了感知错位。
鲁迅是伟大的散文家和小说家,但两人的发展速度不同:散文家的才华发展得很快,一下子就成熟了,在五四运动初期就成熟了;然而,小说家的艺术天赋慢慢成熟,经历探索、突破、变化和挫折,而且非常曲折。
小说的生命,不是情节如何,而是写人们的感觉如何错位,就像孔乙己的死引起的反应一样。

范曾画了孔乙己雕像
鲁迅带来的这样一种现代性小说艺术,跟古典小说那种重人物外部行动和对话的艺术,那种悬念性强,借助于延宕强化读者无意识的、情节环环相扣的小说相比,这是另一片天地。
鲁迅先生在最后的十年里,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以短剑和长矛的形式写杂文上,以回应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
但是他时时感觉到压力,时时辩解说,不在乎托尔斯泰和连环画的区别,宁愿就写小小的杂文,哪怕是“速朽”,也无所谓;然而他这样说的时候,内心还是不甘愿,还是认真计划着写小说,而且要写大小说、长篇小说。

-结束-
编辑:林芮 黄泓
视点参考:
《审美阅读十五讲》
_原题是:《不是疯子的日记》。鲁迅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小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