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商誉减值是利空吗 子公司商誉减值致去年亏损加剧 双林股份高溢价收购关联公司初尝苦果( 二 )


采访人员整理数据发现,林爽有限公司2017年收购上海叶澄时形成商誉2.18亿元。但公司在收购当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829.89万元,2018年计提减值准备6830.57万元。2019年计提减值准备1.31亿元后,上海叶澄商誉账面净值为零。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仅仅一年后,林爽计划进行更大规模的收购。
2018年6月,林爽股份以23亿元对价购买林爽投资100%股权,其中交易对价为现金6.7758亿元,其余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林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之一吴建斌担任林爽集团、宁海吉盛董事长,同时担任林爽投资董事长、经理,因此收购林爽投资构成关联交易。
业绩承诺方面,2018年,林爽投资实现净利润1.24亿元,仅为当年业绩承诺的49.23%,2017年和2018年累计完成率为72.28%。2019年,林爽投资亏损2.96亿元,与当年业绩承诺金额相差甚远。
对于决策上的失误,林爽股份再次“弃锅”。公司表示,由于2019年汽车行业持续低迷,林爽投资未来短时间内难以扭转业绩,相关资产组减值迹象明显出现并持续。公司进行了商誉减值测试,林爽投资资产组的可收回价值低于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因此林爽投资剩余商誉全额折旧。
2020年4月29日,中同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就林爽投资2019年未能实现盈利预测目标的情况发布了说明及致歉信。
多次受到监管部门关注
林爽股份打响了“空壳之战”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林爽有限公司第一次因大额商誉减值而导致本年度业绩亏损。
在2018年业绩报告中,林爽有限公司预计2018年净利润为7117.71万元。不久,公司将2018年净利润修正为亏损4482.45万元。修订的主要原因是子公司德阳电子、上海叶澄商誉减值约8000万元,郅都汽车全额减值5000万元。
由于业绩报告披露不准确,林爽收到了宁波证监局的警示函。2020年3月,公司还因为追逐特斯拉和口罩的概念,收到了创业板管理部门出具的监管函。
京衡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执行董事姚忠艳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根据沪深交易所现行上市规则,除创业板外,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交易所将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加“* ST”字样。创业板虽然没有ST制度,但连续亏损三年后,深交所有权暂停其股票上市。之后,如果出现强制终止上市的情况,有权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和退市。”
在现行规定下,林爽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创业板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虽然不会被警示退市风险,但如果连续三年亏损,也将被暂停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保壳”阶段。
注册系统的帷幕拉开了
“壳”还值钱吗?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证券法》下注册制的开放,退市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律师姚忠艳告诉采访人员,“新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丰富了退市指标,将退市指标分为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四类,同时简化了退市流程,取消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征求意见稿显示,上市公司连续两次亏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第一年将被警示退市风险,第二年交易所可决定直接退市。”
但如果创业板公司持续亏损,但营业收入高于1亿元,则注册制下不退市。盈利能力低的公司会受欢迎吗?但事实并非如此。
采访人员注意到,近两年,不少上市公司因各种原因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准备,部分上市公司被质疑“财务大浴血”。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使所有的利润空可用于“壳保护”。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沈立东向采访人员解释,“因为净利润和收入综合指数的增加,盈利能力不再是上市公司退市的唯一条件。与此同时,注册制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是,空壳公司的价值未来可能会大幅下降。所以‘保壳’带来的‘金融洗澡’现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