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 看法律文化:法律电影之深意( 二 )


尤其令人失望的是,案卷中竟然还隐匿了一些不让律师了解和掌握的证据材料。于是,司法机关一错再错,一意孤行,导致了4位年轻人乃至老少7人的人生灾难。
由此可见,对于刑事诉讼的程序意义而言,证据的收集、证明乃至接受是多么重要。对于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错案,证据证明基本上存在重大问题。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被平反的佘祥林案、赵作海案、念斌案、杜培武案、张高平叔侄案、聂树斌案、呼格案等诸多案件,都是因为刑事证据方面的缺失和错误,从而导致冤错案件的发生。
屡禁不止的不法案件终于让司法机关意识到,当刑事证据表明不能排除合理怀疑时,可疑犯罪就成为从无到有最公正的程序控制。可惜的是,40年前的英格兰并没有达到不容置疑的状态,才造成了如此荒谬而令人遗憾的悲剧。
三是任何地方都不要藐视人权保障的普遍法理。
就在女律师似乎无意拿起探长桌上的照片时,她说,这是你的家人吗?这里表达的深刻含义是,司法公正和人权保护关系到你我、所有公民和所有家庭。
但是,就是这个曾经获得过许多荣誉的探长,指使刑讯逼供、隐匿证据、将错就错,是造成这个冤案的罪魁祸首。可惜,最终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我相信他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追问。
正如张高平在自己的平反中所说:“今天你们是法官和检察官,但你们的后代不一定是法官和检察官。如果没有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你的后代很可能会像我一样被冤枉。濒临死刑。”
所以,人权保障不只是为了保护犯罪嫌疑人,不只是为了保护被告人,甚至不只是为了保护那些真正“十恶不赦”的人,而是为了保护我们所有人。今天你可能造成了别人的冤案,明天你就可能同样面临不公。
一部电影来自一个案例,一个案例展现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决定了一个社会。
无独有偶,我们《民主与法制》周刊刚刚报道的山东张志超案,也是经历了15年的来来回回才终于获得了平反,也是经过了15年的风风雨雨才最终获得了正义。
然而,15年后的生活完全不同。这部电影之所以叫《以父之名》,是因为父亲在被无罪释放之前就已经去世了。就张智超而言,他的父亲在他的儿子无罪归来之前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曾经还看过一部法国电影《以女儿的名义》,也是取自法国的一个真实案例,也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切的爱??
不管是什么电影,都只是一种艺术表达。这里表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艺术。同样,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也希望正义能够成为一门兼顾法理和理性的艺术。
看来,司法机关如何以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的理性,以练达的情理展示司法的良知,以平和的姿态体现司法的温度,努力实现将个案的审判置于天理、国法、人情之中综合考量,从而最大限度地追求法律正义,不只是电影导演的表达,更是社会大众的表达。
原来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法律意义就在这里。

_原题是:《看法律文化:法律电影之深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