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头版:第一书记申长森( 二 )


《聊城日报》头版:第一书记申长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崔庄村位于高新区最东南 , 以前往镇政府去 , 要从村北的西衣村借道 , 村民戏称“一路通” 。由于路不好走 , 往外村卖西瓜 , 要卖的便宜 , 因为一路颠簸 , 瓜的卖相差 , 往村里来卖东西 , 则卖得贵 , 因为路不好走 , 人家把“路费”都算进去了 。现在可不一样了 。在申长森任“第一书记”期间 , 修路、铺下水道、架设高压线、打井、建养驴基地…… , 大大小小28个项目 , 将这个被边缘化的村庄“武装起来” 。原来去镇政府开车要二十多分钟 , 现在沿四新河一路向北 , 五分钟就到 。
中午12时 , 申长森到脱贫户崔玉星家去看看他的生活 , 还没进门 , 悠扬的戏曲就从三间北屋里飘出来 , 北屋是利用扶贫资金建起来的 , 部分家具也是政府购买的 , 墙上的公示栏中 , 帮扶人、扶贫专干、家庭医生、享受政策清单等清清楚楚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 几行红字格外醒目 。离开时 , 崔玉星站在大门外挥手 , 几次让他回家他都没回 。
群众都和申长森有说不完的话 , 500多米长的大街 ,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 半个多小时才出村 。
《聊城日报》头版:第一书记申长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海村与鲁西集团仅一路之隔 , 属于搬迁村之列 , 但由于村子矛盾重重 , 始终搬迁不了 。多年夙愿 , 一朝成真 , 3月2日——25日 , 刘海村整村搬迁 , 一个月后 , 腾出的240亩地上长出绿油油的庄稼 。搬迁后的花溪村社区位于原村庄西北 , 预计明年底即可入住 , 刘海村群众告别了担惊受怕的日子 , 即将过上舒心的生活 。
这些“老大难”为什么解决得这么利索?申长森说 , “不是我个人有多大能耐 , 是党的政策好 , 是各级干部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办 , 现在 , 一些群众把功记在我身上 , 我听后心里总是突突地 , 因为受之有愧 。”
脚下泥土厚 , 心里感情深
申长森的厨房兼卧室再兼会议室也就10多平方 , 里面放了几大兜面条 , 既有从家里带来的 , 也有群众送他的 , 这是申长森的饭食 , 他是个直率的人 , 这样吃饭方便 。申长森办公室的门一年四季都是敞开的 , 他经常发现屋里莫名其妙地多出些蔬菜 , 也不知谁送的 , 走在街上 , 一位村民问 , “申书记 , 昨天的黄瓜好吃吧?”“好吃好吃 , 又鲜又脆 , 原来是你送的啊 。”像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 。
申长森有两样交通工具 , 一是汽车 , 从城里到村里就靠它了;二是自行车 , 这是他在村里的好帮手 , 走街串巷、往地里去、上贫困户家里去 , 一律是自行车 。无论是在崔庄村还是曹庄村 , 申长森的车往大街上一放 , 从来不锁 , 文件、资料、钱、卡都在车上 。他说 , “群众都把我当亲人 , 这里是最安全的 。”果然 , 几年来 , 他的东西一件没丢、他的车毫发无损 。
申长森有个习惯 , 到群众家里从来不带水杯 , 走到谁家就用谁家的杯子或碗喝水 。他说 , 别小看了这个细节 , 群众在乎着呢 。“你一副官模样上群众家里去 , 群众对你只有尊重、没有亲热 , 只有群众把你当成亲人 , 才会给你说真话 , 也才会真支持你” 。在村里 , 申长森经常穿着球鞋、网着裤腿 , 说话快快当当、干事风风火火 , 和农民没什么两样 。
《聊城日报》头版:第一书记申长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