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先浚 肿瘤防治宣传周 虞先濬:5年生存率不足9% “癌王”胰腺癌该如何预防和诊治


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治疗效果不佳,极易复发转移,因此有 “癌中之王”之称。近年来胰腺癌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上升趋势。胰腺癌因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切除率低、治疗效果差、易复发转移而被称为“癌中之王”。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和中国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周,中国癌症基金会与医学界联合主办“2020癌症防治在行动”大型公益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胰腺外科学科带头人虞先濬教授为我们讲解胰腺癌的预防和诊治。
平均每分钟新增7名癌症患者
目前,全球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逐年攀升。
2018年,全球约有181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
2018年,我国约有380.4万例癌症新发病例和229.6万癌症死亡病例。
这是什么意思?意味着世界上每100个新的癌症患者就有21个中国患者;这意味着中国每天有1万多名癌症患者被确诊,平均每分钟有7例。
形势不容乐观!
2030年,胰腺癌的死亡率将仅次于肺癌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系统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确诊后即使经积极治疗,生存情况也很令人失望。究竟胰腺癌的整体发病率及生存率如何?对2019年胰腺癌流行病学数据进行回顾后,虞先濬教授表示:
“目前,世界上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9%。预计2030年胰腺癌死亡率将仅次于肺癌。”
根据最新流调数据,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10位,每年胰腺癌病例数约占恶性肿瘤病例数的2.42%,发病例数近10万,发达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郊区农村。
胰腺癌导致的相关死亡在癌症相关死亡中占比过去10年中增加了9%,并且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一比例急剧增长。因此,胰腺癌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10年来,胰腺癌导致的癌症相关死亡比例上升了9%,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一比例迅速上升。因此,胰腺癌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能分泌胰液,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还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腺癌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比例约为1.3:1。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对于这类患者,建议定期随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生活中胰腺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虞先濬教授介绍,长期吸烟、高脂饮食、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糖尿病史以及慢性胰腺炎、遗传性胰腺炎等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在生活方式上应加以注意。生活中胰腺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余贤浩教授介绍,长期吸烟、高脂饮食、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糖尿病史、慢性胰腺炎、遗传性胰腺炎等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应该注意生活方式。
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早期“躲”,发现是在中后期
胰腺癌的可怕之处之一就在于病情隐匿,早期难以发现,而当出现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且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如胆结石、胃炎、消化不良、肝脏疾病等。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不适、恶心、消化不良或腹泻、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黄疸、腹部或后背疼痛;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以及新发糖尿病等。胰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消化不良或腹泻、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黄疸、腹部或背部疼痛;突然不明原因的脂肪性腹泻;以及新的糖尿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