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计算机原理_电子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电子管计算机原理1946年2月14号,取名为ENIAC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但它体积庞大,并且属于程序外插型,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计算机运算几分钟或几小时,需要用几小时到几天来编插程序 。当ENIAC的研制接近成功时,曾任职伯丁试炮场顾问的冯·诺依曼知道了这一消息 。他在仔细研究过ENIAC的优缺点后,在别人的协助下,于1946年给出了一个新机EDVAC的设计方案,这个方案中的计算机包括计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装置,为提高运算速度首次在电子计算中采用了二进制,并实现了程序内存 。它使全部运算真正成为自动过程 。到目前为止,它是一切电子计算机设计的基础 。英国剑桥大学于1949年最先制成了世界第一台用电子延迟存贮的程序内存电子计算机EDSAC 。冯·诺依曼的EDVAC几经周折,在1952年终于制成 。另外,由于美籍华人王安在1950年提出了用磁芯存贮数据的思想,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发明了磁芯存贮器,这种存贮器在50-70年代一直被用作几乎所有电子计算机的主存贮器 。
现在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前身是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前身是电子管计算机 。一般的说,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器件,电子管是电压控制器件(类似于场效应管) 。电流控制器件就是基极电流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而电子管是栅极电压控制阳极电流,所以称为电压控制器件 。电子管计算机中的各单元电路与现在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对应单元的原理是一样的(例如加法器、计数器、门电路),只是电子管体积大,功耗高,效率低,已经被大规模集成电路取代 。
电子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1956年9月,我国派出赴苏计算技术考察团 。团长闵乃大,副团长王正,团员有吴几康、范新弼、夏培肃、周寿宪、孙肃、莫根生、徐献瑜、严又光,翻译张伟、穆立立、李象生等15人 。前苏联方面的接待单位是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察团分别对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地的计算技术的科研、生产与教育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对M-20计算机进行了学习 。
【电子管计算机原理_电子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1957年4月,我国经政府途径订购了M-3计算机和БЭСМ计算机图纸资料 。在考察和取得图纸资料的基础上,研制工作开始了 。以张梓昌、莫根生为首,组织了M-3(代号103)计算机工程组 。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努力和北京有线电厂的密切配合,于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这台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填补了我国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空白 。经改进配置了磁心存储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 。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36台,定名为DJS-1型计算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