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最新总结
初中生物的知识点通常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的基础知识,这样同学们考试就能顺利通过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文章插图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
一、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1、青蛙的前肢 短小,可以 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 蹼,既能 跳跃 也能 划水
。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
2、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 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 毛细血管 可以辅助呼吸 。
3、常见的两栖动物有 大鲵 、 蟾蜍 、 蝾螈。
4、大鲵又叫 娃娃鱼,终生有 尾 是国家 二 级保护动物 。
5、两栖动物的特征:1幼体生活在 水中,用鳃呼吸2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 肺 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
爬行动物
6、 爬行 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
7、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
8、蜥蜴的四肢 短小 不能跳跃,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的 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的 蒸发。
9、蜥蜴的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卵的外面有卵壳保护 。
10、蜥蜴的 生殖 和 发育 可以摆脱对水分的依赖,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
11、爬行动物的特征: 1体表覆盖 角质的鳞片或甲 、 2 用 肺 呼吸、 3在陆地上 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2、爬行动物举例:海龟、鳖、蛇、鳄鱼等 。
二、 鸟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7条
1、身体呈 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
2、体表被覆 羽毛,前肢变成 翼,展开呈扇形 。
3、胸骨有 龙骨突,骨骼 轻 、薄 、坚固,有些骨 中空,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重量 。
4、 胸肌 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
5、 气囊 位于各器官之间,可以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可辅助 肺 进行双重呼吸(不管是吸气还是 呼气
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经过肺,即呼吸一次,在肺内发生两次气体交换)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消化系统发达,及时为飞行提供能量;食物残渣,及时排除,减轻飞行的 重量。
7、循环系统:结构完善,心脏四腔,心跳频率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 。
8、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
9、脊椎动物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两种类型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体温大多数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 。
初中生物八年级知识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
2.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
5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
6.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
5.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课本P31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2)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发育的`植株都是高杆的 。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为3:1) 。
(3)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
基因型比例: DD:Dd:dd=1:2:1
表现型比例: 3 :1
2.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
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 。
2.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XY
女:44条+)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 。
3.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精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 。
4.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
3.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
4. 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
八年级生物必备知识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 。【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 。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 。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最新总结】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 。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 。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
推荐阅读
- 初中生物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 最新的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 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资料
-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最新复习提纲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最新汇总
- 初一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汇总
-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 七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教学计划
-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