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藓糖醇最新生产工艺与传统生产工艺对比分析

最近赤藓糖醇比较火,我来讲讲其成产工艺 。我有朋友在山东某公司上班,主要是负责赤藓糖醇的生产及工艺优化 。废话不多说,直接讲工艺 。
(1)传统工艺
年产2万吨的赤藓糖醇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工艺流程图:液体葡萄糖→配料→连消→深层发酵→发酵液→国产50纳米陶瓷膜过滤→有机膜超滤→有机膜纳滤→离子交换→反渗透→多效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包装 。本项目发酵用菌株为酵母菌,通过深层通风发酵培养,在发酵过程控制温度、溶解氧、转速、pH 值等参数,得到含赤藓糖醇的发酵液 。将所得发酵液用国产50纳米陶瓷膜过滤过滤,去除酵母菌体及部分悬浮物,得到澄清透明的过滤液 。陶瓷膜滤液经超滤膜过滤,去除大分子杂蛋白、多糖等杂质,降低纳滤膜负荷 。纳滤膜过滤进一步净化,去除小分子物质(如色素、多肽)及部分小分子可溶性杂质 。经过净化的发酵液再经离子交换进行脱盐、反渗透除去小分子离子及部分水分,达到一定的浓缩目的 。赤藓糖醇溶液经多效浓缩器后进行结晶 。结晶母液经过离交工序去除影响结晶的离子等后返回超滤工序进一步提取糖醇 。产品经结晶后离心分离即得到固体赤藓糖醇结晶产品,然后经过流化床干燥,包装后即为成品 。赤藓糖醇的主要生产原料是葡萄糖 。葡萄糖转化为赤藓糖醇的效率为40%左右 。
注:根据朋友反映,国产50纳米陶瓷膜滤液有浑浊沉淀,透明度低、透光率低,浓缩倍数仅为4倍 。为了提高收率,大大增加补水量,增加后期蒸发浓缩成本 。除此之外,由于国产膜过滤精度不够,有浑浊沉淀,导致有机膜(超滤、纳滤)损坏,频繁更换有机膜,增加成产成本 。
(2)新型工艺
工艺流程:液体葡萄糖→配料→连消→深层发酵→发酵液→德国atech 15KD 陶瓷超滤膜→有机膜纳滤→离子交换→反渗透→多效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包装 。
新型工艺相比传统工艺,少了一道膜过滤,新型工艺将国产50纳米陶瓷膜和有机膜超滤合二为一,收率提高约2%,如年产2万吨,止损400吨,折合市场价(2.5~3.5万/吨)约为1000万 。国产陶瓷膜寿命为2年左右(一般企业质保3年),单支膜管过滤面积为0.286平米 。单套最大膜设备过滤面积为208平米 。德国进口陶瓷超滤膜单支膜管过滤面积为1.29平米(是国产膜的4.5倍),单套最大膜设备过滤面积为400平米以上 。进口膜使用寿命是国产膜的3倍左右 。运行费用每年节省至少150万以上(含电费、清洗费用、污水处理费用等) 。
注:根据朋友反映,德国atech 15KD(截留分子量为1.5万)陶瓷超滤膜滤液清澈透明,透明度高、透光率高,静置1个星期无任何变化,效果很好,浓缩倍数为6~9倍 。浓缩倍数高,大大提高收率,大大减少补水量,降低后期蒸发浓缩成本 。
【赤藓糖醇最新生产工艺与传统生产工艺对比分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