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姜为什么叫良姜,高良姜产地哪里最好

高良姜,别名小良姜,又名徐闻良姜,药学名Alpiniaofficinarum Hance,为姜科植物,是一种热带多年生长的山姜属食药兼用的植物资源 。追溯高良姜的历史,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 。因出于古高凉郡 (今广东省湛江、茂名一带) 故名高凉姜,后因谐音而讹称为高良姜 。高良姜在我国古代的诸多药典如《本草纲目》及《中国药典》均有记载 。而在《图经本草》中则对高良姜有更详细的记载:“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 。高良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著促进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性甘辣、清凉,除烦热、利津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抗寒、散气之功效,且明目驱瘴 。”其味辛,性温 。有温胃散寒、行气、消食止痛之功效 。主治脘腹寒痛、胃寒吐泻、消积食滞、消化不良等症 。
【良姜为什么叫良姜,高良姜产地哪里最好】
高良姜的主产地为广东湛江的徐闻、广东惠阳、东莞等县市,广西区的陆川、博白等县,海南省的陵水、儋县、屯昌等县市,此外台湾及云南亦有小量的栽培 。其中徐闻县种植量67000多亩,产量占全国90%以上,龙塘镇一镇种植量多达近40000亩,有“高良姜之乡”之称 。在海外,也有“中国龙塘良姜”之美誉,龙塘镇因其出产的高良姜干粉多,品质优良,其产出的高良姜是中国高良姜生产品质的标准,其高良姜干品畅销全国及海外 。徐闻县龙塘镇的高良姜规模种植可追溯到16世纪初;而龙塘镇高良姜作为南药开发基地则始建于1998年 。从创建至今,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000亩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塘—华林一带;高良姜的品种主要有牛姜和鸡姜两种;良姜的生长期为3年,亩产4000公斤,如晒干、亩产可产干姜1000多公斤,市场收购价(干品)为6.5元/公斤 。高良姜这种珍稀南药的种植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龙塘出产的高良姜的质量优良,药用价值高,非别处出产的高良姜能比 。据科研人员深入调查,在龙塘镇周边乡镇所出产的高良姜品质只有龙塘镇的60—70%,而海南、广西所出产的高良姜干品只有龙塘出产的高良姜干品品质的一半 。
据《广东通志》和《雷州府志》等史料的记载:徐闻所出产的高良姜北宋时期就是朝廷贡品,因其气味芬芳馥郁,悬于室中有避疫之效,服用有温中散寒,止痛消食之功效 。北宋皇室曾用其作香料和驱蚊虫品、御医院也曾经常采其制作皇室成员食滞的消食汤品 。由北宋至明、清数朝几度列为官营产品,禁止商贾0 。1949年至九十年代中期一直由国家统一收购,出口至日本、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2006年,徐闻高良姜申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标志成功 。为这种珍贵的南药的推广、开发和走规范化管理的之路又迈进了一大步 。
高良姜原属野生,后来才进行人工种植,徐闻县龙塘镇良姜村就是由于率先人工引种野生良姜而得名的 。高良姜大多生长于路边、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红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 。我们在龙塘镇深入了解到,高良姜的采制栽培品多在夏秋间挖取4~6年生的根茎,(此时收采可得干品30~40%),洗净,除去地上茎及须根,剥去残留鳞片,横切成长5~7cm的段节,晒干 。野生的多在5月以前采挖,此时雨量少, 易于干燥 。收购鲜品时,则将1~2年生的嫩根切下留作种苗;种子繁殖约需7~8年始能收获 。
徐闻良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徐闻县人民0《关于申请徐闻良姜进行地理标志保护的函》(徐府函[200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曲界镇、城北乡、南山镇、海安镇、锦和镇、下洋镇、前山镇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