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从军10年为何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儿身?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奇女子,她用自己的勇气和实力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浓墨重彩的一幕,她就是巾帼英雄——花木兰 。

花木兰从军10年为何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儿身?

文章插图
在史料中,花木兰是位神秘的女子,对于她的姓氏、籍贯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有说她是商丘虞城县人,也有人认为她是陕西延安人,还有说她是湖北黄陂人……总之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
让花木兰最早成名的是一首词诗——《木兰辞》 。
这首诗出自于南北朝的北魏时期,被收录于南朝陈的史料《古今乐录》,流传到隋唐时期,又经过了隋唐文人的再次润色,从此广为流传 。
关根据诗词和民歌的描述,北魏时期,北魏的游牧民族柔然和突厥不断骚扰北魏边境,朝廷不堪其扰 。朝廷为了保疆固土,上演强行征兵之举,规定每家每户都必须出男丁参兵 。
花木兰的父亲是一名武臣,可惜已年老力迈,再上战场肯定是有去无回 。此外,花木兰没有哥哥只有一个弟弟,而且弟弟还年幼,也没法上战场 。无奈之下,她做惊人之举,4个字——代父从军 。
木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上了战场,她的10余年军旅生涯就此开始,后来她表现得比男儿更出色,她屡立战功,衣锦还乡,天下闻名 。
在北魏那个时代估计还没有缠足这种容易穿帮的事儿,为什么花木兰在军中隐藏女儿身长达十年之久也没有被发现呢?
一是“门槛低” 。当时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中原而紧急召兵的,只是要成年男子都行 。我们在初中时期的课文里对花木兰有这样的描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所以没有人会细致审核查验花木兰的身份,再加上她穿上厚重的军备物资以后,更不会被人们发现是女生,从而混入了营中 。
二是“形象差” 。北魏时属于内忧外患的特殊期,要那个吃不饱闹饥荒的情况下,百姓的温饱是个问题,能活下就不错了,因此绝大多数的人长得比较的消瘦,花木兰显然也属于面黄肌瘦的模样,因此,男儿装一穿,自然也就没有人怀疑是女儿身了 。
三是“职务杂” 。花木兰到前线后,她的主要任务是“斥候”——负责打探和传令,这种差事级别不高但很重要,在营中是有自己的独立营帐的 。这给了花木兰独处的机会,躲过了最容易被人发现的“潜伏期” 。后来她因屡立战功而被经常提拔调动,在不同军营工作,更难让人识破她的身份 。
四是“个人装” 。花木兰知道如果身份被别人识破,自己受处罚事小,连累父亲和家人就是罪过了,因此,到了军营后,她谨言慎行,和所有人保持距离,成功避免了“露馅” 。
而关于花木兰的结局,后人也有两种说法 。
第一结局:归隐山林 。
有传说,花木兰征战多年凯旋而归后,皇帝要对她封赏 。此时,花木兰的身份再也无法隐瞒了,于是主动向皇帝“坦白认罪” 。结果皇帝念其立下功劳,便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能力出众,忠厚老实,赐她高官厚禄 。结果木兰再做惊人之举,她以家中父母年迈,需要人照顾为由,拒绝了皇帝的美意,毅然归隐山林了 。
第二种结局:自剔而死 。
二皇帝得知她貌美且未出阁,欲纳其为妃 。
还有传说,花木兰凯旋而归后,皇帝亲自接见她并要封赏她,结果看到她不但是未出阁的女儿身,而且貌美如花,便想纳她为妃 。
花木兰当然不愿意,但又无法直接拒绝皇帝,便委婉提出了“三宗愿”,希望皇帝兑现 。
皇帝自然答应不迭 。花木兰便说出了“三宗愿”:一是请陛下颁令,从今日起,女子也可参加选举,习文弄武,为国效力;二上女子地位太过卑微,望日后得到公平,男可娶女,女也可娶男,以达到女子也可传递香火的目的;三是无论寻常百姓还是皇帝,都只可娶一妻相守,违者重罚 。
皇帝听完后,大笑地说了4个字:女子之见 。便没了下文 。当天傍晚下了圣旨,封其为贵妃,而对花木兰的“三宗愿”却一字末提 。
花木兰不肯就范,只好称病推拒 。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当然不会罢休,便连下三道圣旨,花木兰见状长叹一声,自缢而亡 。
【花木兰从军10年为何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儿身?】当然,无论花木兰的结局如何,她以自己的勇猛和忠贞被后人列为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 。后人在其家乡修建木兰祠,祠堂大殿,而到了唐朝时,唐高宗更是给她四字嘉评:孝烈将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