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华为,三星在OLED面板良品率已经将近80%
受益于下游平板显示器升级换代带来的需求攀升,全球 OLED 的市场 份额也在逐步提高,市场需求迎来上升期 。整个 OLED 产业链的规模不断扩大 。OLED 产业链的上游为制造设备、材料制造与零件组装,为日韩企业垄断 。
其中OLED面板生产线的高端蒸镀机,可以与半导体设备供应链的光刻机齐名,都是价值上亿的关键产线设备 。目前,韩国的面板企业已经开始对华为断供,华为危机已经转化成为我们的产业升级的机遇,中科院开始对这些能够卡脖子的关键设备,组织力量重点攻关了 。
文章插图
国内OLED 核心技术还需要突破
我们一直是世界的面板使用大国,京东方更是在国家资金和类似华为这样的兄弟企业,倾力支持下,成功突破了日韩面板企业的垄断后,为中国每年节省了数千亿的进口费用,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面板需求有了珍贵的话语权 。
我们虽然成功掌握了面板制造技术,但是在新一代的OLED面板上与处在技术前沿地位的日韩企业还有差距,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我们无法轻易获取到高端蒸镀机 。
目前,在整个 OLED 产业链中,小分子 OLED 材料是 OLED 面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了OLED 显示屏的性能表现,其合成链可以大体分为中间体合成、粗单体合成和单体升华 这几个步骤,最后通过真空蒸镀的方式涂覆在 OLED 面板上 。
全球的高端蒸镀机主要由日韩的 Cannon Tokki、ULVAC、SFA、 SUU 和 Sunic System 等垄断 。日本的 Cannon Tokki 更是在高端市场遥遥 领先 。Canon Tokki 能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基板上的误差控制在 5 微米内,这是其他公司的蒸镀机远不能达到的精度 。
日本Canon Tokki 如同ASML般站在OLED产业链的顶层
正如光刻工艺决定集成电路线宽一样,蒸镀流程决定了 OLED 面板像素点分辨率和良率 。掌握了高端蒸镀机的Canon Tokki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才几百名员工而已 。但是它却站在了OLED产业链的顶层,主宰了整个OLED产业链的发展,任何OLED都受限于它 。
TOKKI 公司一年只生产十几台真空蒸镀机,每台的售价大约是 8500 万美元,且其优先供应给日韩面板企业,国内的面板厂商在早些年甚至存在“一机难求”的现象 。
Canon Tokki为了感谢三星的支持,所以最开始的几年,年产量只有3~4台时,全部供货只给三星,三星正是得益于拥有最早拥有顶级的蒸镀机设备,以及近20年的技术积累,使得三星在OLED面板良品率已经将近80%,在屏幕素质的调教优化上更是一骑绝尘 。先发优势为三星在OLED领域,抢占了95%的市场 。
直到2017年,Canon Tokki年产量达7台,LGD 的和京东方才能分别拿下两台 。京东方成都 G6 产线是2017Q1 才得到首台 Tokki 蒸镀设备,从而获得与三星在 OLED 行业竞争的资格,这套设备也是京东方量产OLED屏的硬件条件 。
华为怎么可能是孤军奋战?
针对华为升级的断供限制已经开始,面板、内存和芯片加工都在卡脖子清单之列,这份清单将是我们科技领域的优先攻关任务 。
【相比华为,三星在OLED面板良品率已经将近80%】 国新办就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中科院作为一个科研机构,不必包打天下,须要聚焦关键的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
所谓“率先行动”计划,未来十年,将聚焦关键的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美方卡脖子的清单变成中科院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 。这其中,光刻机和OLED高端蒸镀机赫然在列,因此将开展的科技产业升级,还是很令人期待的,历史也证明了,技术封锁反而会释放我们最大的科技协同能力 。
面板、内存和芯片加工已经开始对华为限制供应
目前很多面板、内存和芯片加工的第三方供应商,一边声明从9月15日起开始切断供应,一边仍在谋求获得产品销售许可 。整个供应链无疑都在承受附带损害 。
华为已经为其电信设备业务储备了多达两年的芯片,目前最急需的是5G智能手机处理器以及与高端智能手机相关的芯片,即使现在已经获得了一些芯片,但用这些存货设计新产品非常困难 。
华为在5月下旬首次公开确认其库存建设工作,宣布其在2019年花费了1,674亿元人民币(234.5亿美元)库存的芯片,组件和材料,比去年增长了73% 。这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积极策略,现在的华为正在为生存而战 。
结语
美方的科技限制,已经为我们明确了未来科技十年的突破方向,不会有任何犹豫了 。
我们已经做好未来几年付出巨大努力的准备聚焦关键的核心技术,瞄准关键的基础材料、关键核心的工艺、基础算法、重大装备等基础性、战略性的关键核心技术的需求,在光刻机、OLED高端蒸镀机、高端芯片制造等方面,争取主动揭榜,发挥多学科的综合和建制化优势,集结精锐力量组织系统攻关,才能有效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
内循环策略下的科技产业升级,自主国产替代之路是漫长的,但我们有庞大市场体系,相信,华为目前的危机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
责任编辑:pj
推荐阅读
- 华为芯片“断供”, 中国“芯”发展历程与前途去路
- 倪光南院士称:华为不会面临“无芯可用”的困境
- 外媒:台积电接到大量新订单,抵消了失去华为订单的影响
- 三星对Galaxy S21 Ultra大调整:背部四摄砍掉ToF 配备S Pen手写笔
- 默克尔反对对华为发布针对性禁令:已超过20个国家和华为签下5G合约
- 华为愿意使用高通芯片:美国打压影响尚在评估,求生存是主轴
- 中芯国际表示:已向美方申请继续供货华为
- 三星半导体追赶台积电: 拿下高通骁龙875、RTX 30订单
- 华为智慧屏AiMax影院震撼上线:4K超高清,展现幻彩“视”界
- 华为将继续在澳大利亚裁员:英特尔与AMD纷传已获得向华为供货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