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紧缺制约我国陶瓷行业出国“步伐”

陶业人力资源现状:流动 静观 流失
春节前,陶瓷行业职业经理人夏光明先生向自己就职的公司提出辞职,在家休息已近一个月 。曾在多家企业担任过副总经理的夏先生日前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透露,他目前并不急着找工作,而是想借这一难得的机会好好休息 。近几年以来,他深刻体会到在陶企工作的紧张和忙碌,这样的休息时间实在难得 。
当采访人员问及为什么不先找工作时,夏先生表示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他正在静观企业新年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结合自己的能力来进行综合选择 。实际上,像夏先生这样采取静观态度的职业经理人,采访人员在采访中还接触了另外几位,他们在表示与夏先生想法一致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对企业期望值升高的实际情况 。
另据采访人员了解,鹰牌一梁姓销售经理已于去年底转往其他陶瓷企业就职 。无独有偶,中源朗高营销经理霍某也转投顺德一家陶瓷企业,开启了新的经理人职业生涯;将军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的职位在一周前也由新加盟的陈姓经理人接手 。
根据采访人员调查,诸如此类的人才流动现象还有很多,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岁末年初 。
一陶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表示,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是罕见的,也不仅仅是陶瓷行业才有的,每个行业都是如此 。不过今年的情况的确不同于以往,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时都会遭遇冷场或者应聘者要求普遍提高 。再加上去年底人才流动高峰提早到来,跳槽现象大面积发生也使今年开春的招聘扑了个空 。
其实,在陶瓷行业中,除去人才流动、辞职静观等现象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正在悄然上演,那就是人才的流失 。原和谐陶瓷有限公司销售副总黄雨飞与新永诚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明千先后离职,共同创办大艺陶瓷有限公司,成功转型,自办企业 。
此外,高要市将军陶瓷有限公司原产品配套部经理曾军洪也在去年离开该企业,自己创办豪帅陶瓷有限公司,经历了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老总的角色转型历程 。
当前行业人才流失两大“怪”
采访人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当前陶业人才流动普遍存在的两大“怪”现象,它们分别是:营销人才流动最为频繁、大企业人才流失相对稳定 。
【高端人才紧缺制约我国陶瓷行业出国“步伐”】说到营销人才流动最为频繁,这是有一个阶段性变化的 。在建筑陶瓷销售还未达到近几年火爆期的6年前,陶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应该是技术型人才,那段时期技术型人才流动频率要比销售人才高很多 。
随着近几年陶瓷产品市场日趋红火,2004年以来房产经济大力拉动建陶产品需求,企业对销售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提升 。特别是销售精英型人才,往往会引起其他企业的关注和“挖墙脚”行为 。
对此,美致展具副总经理朱汉金表示,营销人群是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与外界接触面广、次数频繁,致使他们在获取机会和信息上占有较大优势,加上他们对企业期望值不断升高,等等,这些都成为营销人才跳槽的重要原因 。
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销售一部总监叶新生认为,营销人才不但跳槽现象频繁,而且转型也是最为活跃的 。一些人在销售中积累了大量财富和客户资源之后,萌发自办企业卖自己的产品的想法 。此外,一些公司产品市场前景不好,影响销售业绩,也成为营销人员跳槽频繁的原因之一 。
曾有5年人力资源工作和7年销售工作经历的叶新生总监称,虽然目前企业人才流动频率比往年大,但是大型企业还是比较稳定的,招聘冷场的局面更是不会发生 。比如金意陶、新明珠等一批品牌企业和集团公司,他们给人才的丰厚回报机制、发挥空间和竞争平台比一些中小企业要更完善、更成熟 。
人才流动给企业的影响无从判断
如果说人才流动是无法控制和杜绝的必然现象,那么,它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否也成为必然?影响的大小程度又体现在哪里?
对于企业来说,招聘一名员工,特别是具有一定能力的经理人,是必须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这里所说的效益不一定是金钱,不一定是客户资源,也不一定是尖端的技术水平,它还有可能是无形的管理模式、经验,往大了说还有他的人格、品质和影响力 。如此看来,一旦企业人才流失之后,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不管有多大,起码是会存在的 。
一家生产抛光砖的陶瓷企业董事副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向采访人员透露,去年该公司一位营销副总辞职之后,虽然大部分业务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是他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突然成为空白,其他人来借鉴他的模式参与管理,根本没有那种效果 。该副总坦言:“可见,人才流动不一定会对公司业务造成直接损失,但会在队伍管理、营销理念、手段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业务发展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