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遮半掩隔断屏门的小知识

屏门或叫屏风是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在古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所谓“屏”者“障”也,“屏风”又称为屏门或屏障,是指设在门窗间的屏风 。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构的院落形式,当然不像现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坚固、密实 。所以为了挡风,古人便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并多将屏风置于床后或床两侧,以达到挡风的效果 。汉刘熙《释名·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 。”就是说屏风有挡风、遮蔽、隔间的功用 。
屏门是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均包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既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也包含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 。各式各样的屏风,还凝聚着手工艺人富于创意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术 。
【半遮半掩隔断屏门的小知识】作为一种实用性家具,屏风最早出现在西周,但当时不叫屏风而是称“邸”或“扆” 。随着被广泛和普遍地使用,它的种类也不断增多 。明清时期屏风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过渡,屏风已不再是简单屏蔽之物,而是演化为极具装饰功能的艺术品,更富于观赏性 。形制虽小,内涵却极丰富.至近代,屏门已脱离实用性而作为艺术形式存在,起到了一种点缀环境,美化居室的作用 。
屏门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着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 。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屏风”一词让人感觉很有诗意,它营造了一种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宁静空间 。
影壁与屏门
传说故事
传说罕王(努尔哈赤)有一次战败只身逃回,有个种地老头让他趴在垄沟里,再用犁杖遮盖起来,又飞来一群乌鸦落在上面,让老罕王躲过了追兵 。老罕王最终在盛京做了帝王后,把已经去世的种地老头封为天,命令所有满族人家的院子里都要立一根索伦柱杆子,上面安个圆斗,放有祭祀天和乌鸦的肉 。同时每家门前都要砌一个影壁,给天作为神位,每逢年节和死后祭奠 。这表明,清代满人家门前的影壁,是祭祀天的神位 。北京王府和四合院的影壁,多少与满族的这一居住习俗有关 。但影壁存在的历史要比这个传说更悠久,像陕西西周遗址中的那座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大门外,就曾有过影壁的残存 。影壁的用途很广,像帝王的宫苑、宗教寺观,直到官邸衙署等建筑的门前都有影壁 。
主要分布
北京住宅的影壁,除上面提到建于门外的,还有建在门里和迎门处的 。
“三号门外,在老槐树下面有一座影壁,粉壁得黑是黑,白是白,中间油好了二尺见方的大红福字 。祁家门外,就没有影壁,全胡同里的人家都没有影壁 。”从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我们感到,门外的影壁,显然不是穷人家的院门前能有的建筑 。比较著名的,像史家胡同55号,大门内的影壁上有砖刻的清代和亲王题诗联,左联为“红珠斗帐樱桃熟”,右联为“金尾屏风孔雀闲” 。中间为一首诗:“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谖 。绩为能邪署,功因养成宜,顾立将亿兆,同此世昌延 。”的确,门外的影壁只有王府大门和等级高的广亮大门外才有 。这种影壁一般为“一”字形,也有的如“八”字形,中间略高,两边略低 。
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院落的大门前方有一段距离处,是设立影壁的地方,正对着大门,和大门外左右的牌楼或建筑组成门前广场 。
在北京,门前有影壁的四合院不少,尤其是在“东富西贵”的东西城,像东城黄米胡同的几座四合院,坐北朝南的大门对面,有一座很大的“一”字影壁,大门两侧为“八”字形影壁 。在北京住宅的这类影壁中,规模最大、砖雕最精的,当属北新桥大头条西口内的那一座 。这座影壁为八字形,很长,大约有10多米,上面的砖雕十分精美,影壁的上部有屋檐 。这个影壁属于东北军将领王承斌的住宅,不过住宅的大门已被封住,改为住房,影壁前也因地方宽敞而盖起了厕所 。
门外的影壁在无形中将公共行走的道路纳入了自己住宅的控制领域,虽然并没禁止行人经过,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属于他家,别人好像侵入了他家 。
门外的影壁除了在大门对面的以外,还有一种,是在大门两旁的,像西长安街上的***新华门外两侧,就各有一长长的影壁 。在北京大凡是有相当规模的四合院建筑群,门口除对面的影壁之外,门两旁也有 。
与大门外的影壁相比,大门内的影壁迎面正对着大门,左右是屏门 。从形式上讲,分为独立式和借山式两种,所谓独立,前提条件就是得地方宽阔,尤其是倒座儿房(南房)的前院子进深大 。独立式影壁是从地面往上砌砖,中心为凸出砖雕图案,或书吉祥语句 。独立的影壁,几乎就像一座压偏了的屋宇 。借山墙式的比较简单,利用东厢房山墙做成影壁,多为平心,中写吉祥词句,下面一般没有须弥座,但上头一定出檐 。有的影壁也设在二门进口处或在西厢房的北山墙,原因是院门开在了院子的西南角 。
在京西古刹戒台寺的牡丹院内,有一座用太湖石堆砌成的花坛式影壁 。这里曾是明清两朝帝王的行宫,清光绪年间,恭亲王曾在此长住,并对其进行大修 。这座花坛影壁高3米、长6米,太湖石高低错落,里出外进,并留有许多孔洞,形同一座假山,故又名假山影壁 。影壁前为一花坛,与影壁为一体,也用太湖石砌成,有5米长 。这种假山花坛式影壁既起到了门屏的作用,又自得一景,十分独特,是北京传统四合院与江南园林艺术巧妙结合的产物 。
作为墙式的大多数影壁,只是在壁身上进行一些装饰,不可能像九龙壁那样浑身上下都有装饰,即使在宫殿建筑当中也是这样 。以装饰的布局来看,多集中在壁身的中心和四个角上 。中心称作“盒子”,四角称作“岔角” 。从装饰的内容来看,多为各种兽纹和植物花卉,取材很广泛 。但所用题材有时和建筑的内容有关 。像紫禁城内皇帝、皇后居住的养心殿、养性殿,院内的琉璃影壁的中心盒子都有“**卧莲”的内容,海棠花形的盒子里,两只**浮在水面,周围是荷叶、莲蓬和荷花 。
在一些王府、庙宇或衙署的院落中,影壁上仅用彩色琉璃作壁顶和斗拱、梁枋,壁身上有琉璃的边框,中间是红色的灰墙面,中心盒子和四个岔角都用黄、绿琉璃作装饰 。
干净素雅是大量民居影壁的特色,有些影壁前则略加点缀,置放植物花卉,或太湖石,就能使整座影壁从形象到色彩都活跃生动起来 。
装饰功能
影壁的装饰功能,就大门外说,是增加了大门的气势 。就门内影壁来说,则营造了一种和谐、安谧、幽静的环境,其构成要件,不仅包括影壁本身,而且包括绿色底、红斗方的屏门以及影壁前的盆花、莲藕或鱼缸等物 。来访者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素雅光洁的影壁、繁茂的花草,视觉感受自然很美 。
与内影壁一起,屏门也是构成阻隔院内视线的屏障 。
但与影壁不同,屏门是活的,而不是死的 。前者是墙,后者是门,故名“屏门” 。屏门由四扇或多扇组成,可开启 。除了在大门与影壁之间所形成的小院两侧设屏门外,在外院,与东边相对的西侧也设,那里常常是茅房的所在 。另外,作为二门的垂花门,里侧正面也设有四扇屏门,甚至院落之间横向联系时也用屏门 。
有的屏门安在木框架上,但更多的是安在有短檐或是顶部用瓦叠成花样的墙上,槛框为黑色 。每扇门板的一侧上下角安装铁件,以限制在槛框及地窝内可以转动开启,需要时把门板卸下来,移至它处 。绿色屏门上的红色斗方中,一般书写黑字:“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等,也有的是用圆形的瓦当寿字,红底上撒点金 。
在里院北边廊子通向耳房前的小院处,也常砌墙,上开屏门 。在仅有厅房周围无墙无窗的花厅院子里,通往两侧的门,也是屏门 。
垂花门(二门)内侧的屏门最具魅力 。与垂花门外表的华贵装饰相反,绿色屏门显得更雅致、素净,加上红色斗方中的黑色吉祥文字,更平添了一份风韵 。东城鼓楼南帽儿胡同35号、37号的婉容故居内,曾因婉容已册后成为“后邸”而将府邸扩建 。完工以后前院扩大,东南两间坎墙雕菱花隔扇窗各四扇,门内有一字形影壁,左右各四扇屏门 。进西屏门为西院,北为勾连搭的垂花门,东西各有屏门通往两边跨院 。第三进院为上房院,院内南墙为绿漆贴金板墙,下有砖砌须弥座,中间是悬山顶木屏门 。在偌大的一座宅邸中,有屏门的地方还真不少 。
再有像什锦花园19号戴笠住过的那座四进的大四合院,正房院西侧即有一月亮屏门,里面是一小跨院,堆有山石;美术馆东街25号原为慈禧侄女的住宅,也在正房院西侧开有一个月亮屏门 。不过它不是通向跨院,而是通向第三进院子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