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春季常发病防治技术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 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衍, 同时, 鱼类经过越冬期, 体质较弱, 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 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引起池鱼大量死亡, 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较大, 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 。 为此, 切实做好春季鱼病防治工作, 是全年养殖增产的关键 。 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 现将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供养殖者参考 。
一、预防措施
1.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 进行水体消毒预防 。
越冬期间, 由于池塘较少换水, 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 。 春季水温升高后, 这些代谢废物开始分解, 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 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使鱼类感染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 。 因此, 在进入春季后, 除了要适当换水外, 每10天~15天施用一次“中水益水宁”或“渔经好水素” 能有效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 。 另外, 早春季节, 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还处于繁殖发育的初期, 此时用药杀虫、灭菌效果较好,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可定期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Ⅰ型0.6ppm~0.7ppm或用敌百虫、辛硫磷粉0.12ppm~0.3ppm全池泼洒, 预防原生寄生虫性鱼病 。 用20ppm生石灰或0.02ppm溴氯海因定期全池泼洒1次, 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疾病 。
2.要提早开食, 增强鱼的体质, 重视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 。
鱼类越冬长时间不摄食, 体质消耗较大, 抵抗力差, 极易被病原侵袭 。 因此, 进入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后, 要提早开食, 投喂较好的配合饲料加强营养, 并根据吃食鱼类的数量、鱼体大小和摄食能力, 在水温不断升高的情况下, 逐步增加投喂量, 做到适量投喂 。 同时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 例如维生素C钠粉、免疫活性促长剂和维生素E等, 可使鱼类的体质得到较快恢复, 从而增强鱼的体质, 提高鱼的自身免疫力和抗御病害侵袭能力, 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

淡水鱼类春季常发病防治技术

文章插图

二、春季鱼病的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春季鱼病流行的特点:一是由于冻伤或分塘、放养等操作, 造成鱼体损伤, 被有害致病菌侵入造成的细菌、真菌性鱼病 。 二是鱼类经过越冬期, 体质较弱, 而此时各种病原生物或其孢子、休眠卵、幼虫等随着春季水温的上升而快速发育、大量繁殖, 使水体中病原数量迅速增加, 加大了鱼体与病原接触染病的机会, 容易引起寄生虫性疾病 。 春季常发细菌、真菌性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竖鳞病、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疖疮病;寄生虫病主要有鱼波豆虫病、口丝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锚头鳋病和中华鳋病等 。
(一)、细菌、真菌性鱼病
1. 水霉病 。 水霉病症状:此病由霉菌感染引起, 其主要症状是伤口长出白色棉絮状的菌丝, 病鱼食欲减退, 在水中焦躁不安, 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 以后患处肌肉腐烂, 游动缓慢, 最后衰竭死亡 。
第一种治疗方法可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 或用500ppm食盐与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 第二种方法采取全池泼洒2ppm~3ppm亚甲基蓝, 隔2天1次, 5天后再用0.2ppm~0.3ppm海因类药物泼洒1次 。
2. 竖鳞病 。 该病是水质污浊、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导致鳞片竖立的一种疾病 。 鱼类在冬春季节极易流行, 死亡率极高 。 主要症状是病鱼鳞片竖立, 体表粗糙, 竖起的鳞片向外张开 。 用手按压有液体从鳞下喷出, 鳞片随之脱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