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在自然条件下 , 有很强的抗病能力 , 很少发病 。 只是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 , 由于放养密度的加大 , 致使水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 , 加之营养不平衡、操作的伤害等因素 , 使黄鳝的发病率增加 , 引起黄鳝死亡 。 以下详细介绍黄鳝容易生病的原因 。
文章插图
一、引种、投放工作把关不严
1、引进了受伤或带有病原的鳝种 。 这类鳝种在日后的养殖中 , 摄食强度小 , 或根本不进食 , 即使进食也争不过体质强壮的个体 , 这将导致营养不良 , 个体瘦弱 , 病伤越来越严重 , 甚至对健康的个体传染疾病 。
2、鳝种规格不同 。 规格不一、大小悬殊的鳝种放养在一起且密度高 , 易引起互相咬伤 , 尤其是尾部 , 从而引发细菌或霉菌感染 。
3、鳝种投放前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
二、养殖环境不良或恶劣
1、鳝池引起的原因:刚建的新鳝池 , 若马上投入使用会使鳝鱼不适而患病;老鳝池长期不清整 , 腐殖质过多 , 易造成病原体繁殖浸染;没有独立的进排水道 , 生产中容易造成一池发病 , 多池感染 。
2、水温引起的原因:黄鳝适宜在15-30℃水温中生长 。 水体太深时 , 黄鳝上下活动频繁 , 体能消耗过大 , 体表粘液分泌失调 , 易感染发病;太浅时 , 尤其是夏季易造成水表面温度长时间偏高 , 有时高达40℃以上 , 从而导致黄鳝摄食量下降 , 甚至出现“烫死”等;秋季易发生温差过大而扰乱了黄鳝的正常生理机能 , 降低免疫力 , 如水温陡降4℃左右 , 常导致黄鳝“感冒”或大批暴病死亡 。
【黄鳝容易生病的原因】3、pH值引起的原因:黄鳝生长适宜的pH值为6.5-7.2 。 如pH低于5或高于9.5会引起池鳝死亡 。 一旦池水pH值在5-6.5之间 , 鳝鱼生长缓慢 , 并易感染嗜酸卵甲藻而患打粉病 。
4、有害物质引起的原因:在高密度养鳝池中 , 投饲量较大 , 大量黄鳝的排泄物和死鳝的尸体的分解会导致产生危害黄鳝的微生物、一些病害的中间宿主和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 。 此外 , 工厂中有毒废水、农田中的农药、生活污水、自身防治鳝病过量的用药等 , 这些都会引起黄鳝中毒、畸变、生病或死亡 。
5、其他原因:黄鳝养殖密度过大;换水不及时;没有及时将病鳝捞出;水草不足 , 不利于黄鳝穴(隐)居和调控水温;水草腐烂变质等也会导致鳝鱼生病或死亡 。
文章插图
三、操作不慎
1、长途运输的鳝种如密度过高 , 易挤压 , 若不适时处理 , 使容器中的水温急速上升 , 鳝体体表粘液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 , 引起鳝种急速感染有害致病菌 , 往往造成黄鳝入池后数天内大批死亡 , 有的甚至全军覆没 。
2、人工操作过程中引起鳝体擦伤或撞伤易使伤口发炎 , 引发疾病 。
四、投饲技术不当
1、饵料质量差:黄鳝喜吃新鲜饵料 , 若所投饵料质量有问题 , 如变质、活饵料(如蚌、螺、小鱼、蚯蚓等)带有寄生虫等 , 可直接引起黄鳝发病且能降低鳝对病害的防御能力而间接发病 。
2、投食量严重不足:饲料投喂不足会导致黄鳝体质下降 , 相互残杀 , 引起外伤 , 从而降低抗病能力 。
3、投食量过大:投喂过量不但增加鳝体肠胃负担而引起发病 , 而且未及时清除的残余饵料变质腐败后 , 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 这在水温高、吃食旺季、疾病流行季节最易发生这种情况 。
4、突然改变饵料品种:黄鳝以最开始投喂的饵料为佳 , 习惯投喂后 , 如突然改变饵料品种 , 将导致黄鳝吃食很少或不吃食 。
推荐阅读
- 黄鳝笼怎么放?
- 黄鳝喜欢吃什么饲料
- 黄鳝的杀法
- 黄鳝对温度的要求
- 黄鳝种苗选择方法
- 黄鳝苗的生长速度
- 黄鳝养殖池是什么样的
- 黄鳝如何养?不吃东西能活多久?
- 网箱养黄鳝每亩需多少成本
- 养殖黄鳝要养好更要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