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 三 )


武德二年,图谋叛唐自立,为盛彦师斩于熊耳山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孔子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 。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 。 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 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 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 ”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_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 。 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 。 《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 ”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 。 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 。 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 语本 宋 苏轼 《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后以喻处理事情之前心里早有通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