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盐城是哪里,盐城属于南通管吗( 三 )


盐城市的气候 , 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 。 一般以灌溉总渠为界 , 渠南为北亚热带气候带 , 渠北为南暖温带气候带 。 由于东临黄海 , 海洋调节作用非常明显 , 也可属于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 主要特点是:季风盛行 , 四季分明 , 雨水丰沛 , 雨热同季 , 日照充足 , 无霜期长 。 这种气候 , 既有利于稻、麦、棉的生长 , 又有利于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以及蔬菜和果树的种植;也有利于鱼、蟹、对虾、贝类等水产品的养殖 。 湿地
盐城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 , 市区河流纵横交错 , 蜿蜒曲折 , 数量众多 , 水乡特色显著 , 号称“百河之城” 。 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有新洋港、蟒蛇河、串场河、皮岔河、小洋河与通榆河等 , 是盐城主要的生态水脉和生态走廊 。 亭湖区的大洋湾作为城市中心最主要的湿地 , 正在规划建设包括大洋湾森林公园和水上公园在内的大洋湾休闲旅游度假区 。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 , 盐城将以快速干道和主要河流为界划分六个片区 , 构成比较典型的水网城市格局 。 通过滨水地区的开发与景观建设 , 增加亲水性场所 , “人、水、城”相伴而生 , 和谐生长 。 翻开江苏省地形图 , 可清楚地看到 , 盐城市域是一块绿色的平原 , 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 , 废黄河两岸为地势最高处 , 海拔4-6米 。 苏北灌溉总渠以南 , 到斗龙港以北地区为低洼地带 , 平均海拔在2米以下 。 整个盐阜大地 , 根据成因差异可分为里下河平原区、黄淮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 。
里下河平原区
位于灌溉总渠以南 , 串场河以西 。 地势东高西低 , 整个里下河地区是一个大的碟形洼地 , 但洼中有高 , 内有若干小的碟形洼地 。 盐阜人民在汉代以前已能利用沼泽滩地种植水稻了 。 处于范公堤西侧的小"海滩" , 明代时是一处泻湖区盐滩 , 丛生蒲苇 , 可通盐船 。 春冬季节滩露出 , 经开垦后成为农田 。 清康熙年间 , 鞍湖曾是一片汪洋 , 如今是沃壤平衍 , 良田阡陌 。 勤劳的盐阜人民为防止洪涝灾害 , 在地势相对高起的部位 , 就地取土培高 , 修成四周环水的小块高地 , 种植庄稼 , 可以旱涝保收 。 今天的里下河地区 , 物产丰饶 , 为著名的商品粮、油料和水产品基地之一 。
滨海平原区
位于灌溉总渠以南 , 串场河以东 , 直至黄海之滨 。 这里形成平原是2000-3000年以来的事 , 至今仍在不断向海延伸 。 这里也是因黄河和淮河搬运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 整个滨海平原地势低平 , 其中有一些是由海湾、古泻湖、古河道的遗迹形成的地势相对低落的洼地 , 当地居民称之为洼、荡、滩、洋 。 一些由于受海潮顶托泛滥形成的自然岸堤地势相对高起 , 当地居民称之为坎、墩、圩等 。 目前滨海平原正在开发为农、林、牧、副、渔、工综合发展基地 。
黄淮平原区
位于灌溉总渠以北 , 因受黄河和淮河合力冲积而形成 , 故称黄淮平原区 。 盐城市地处淮河尾闾 , 原为淮河三角洲 , 后因黄河南徙 , 带来巨量的泥沙 , 使三角洲逐渐扩大而形成的 。 黄淮平原目前正在开发中 , 已列为果树和粮食生产基地 , 今后必将对盐城市的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 盐城市有美丽的河流和湖泊 , 给人们带来航行灌溉之利 , 也把家乡点缀得分外妖娆 。 市域内河流分属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 , 废黄河以南地域属淮河水系 , 流域面积13275平方公里 , 占总面积的91.4%;废黄河及其以北属沂、沭、泗水系 , 流域面积1709平方公里 , 占总面积的8.6% 。
主要湖泊
大纵湖 又名大湖(《明史·河渠志》)、太湖(《行水金鉴》) , 位于盐城大市区西南 , 与泰州的兴化市交界处 , 因地处蜈蚣湖以北 , 又名北湖或后湖 。 原由古泻湖演变而来 , 约形成于南宋以前 。 湖畔呈圆形 , 东西长6公里 , 南北宽5.5公里 , 面积33平方公里 , 水深1.5米 , 蓄水量4.95万立方米 。 主要进水河道为南部和西部的鲤鱼河、大溪河 , 主要排水河道为东北部的蟒蛇河 。 湖中多鲤、鲫、草、青、鲢、鳙等鱼类水产 。 尤以河蟹、河鳗为著 , 特产“大纵湖醉蟹”更驰名中外 。 射阳湖 位于盐城大市区西部与扬州、淮安二市交界处 。 此地湖荡交错 , 水网纵横 。 建湖县的九龙口、恒济、颜单和阜宁县的马荡等镇荡面尤多 。 射阳湖为最大的湖荡 , 荡面24平方公里 。 荡区芦苇丛生 , 莲藕飘香 , 鱼虾丰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