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手癣怎么治,手癣需要治疗吗( 二 )


手癣中医称之为“鹅掌风” 。 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鹅掌风记载:“此证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 。 ”足癣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田螺疱”“臭田螺”相似 。 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田螺疱,此证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疼不能着地 。 连生数疱,皮厚难于自破,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 。 ”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下注,或因久居湿地染毒而成 。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发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主要为红色毛癣菌 。 发病与密切接触传染源有关,用手搔抓患处或与患者共用鞋袜、手套、脚盆等,且与发病气候有关,特别是湿热气候 。
主要症状
好发人群: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 。
分布部位:足癣的分布可散发或密集分布,多先自一侧发生,时久亦可蔓延至对侧 。 皮损均可延至到足背,形成弧状或环状边缘,表面有丘疹、鳞屑,形态与体癣相似 。 手癣的病损常局限一侧手,久之可波及对侧,通常于手指某一部位发病,逐渐蔓延至整个手掌,如是念珠菌感染,常发生于第三、四指间 。
皮损特点
1.足癣:根据皮损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四型,但可同时或交替出现,或以某一型为主 。
(1)水疱型:以小水疱为主,散在或成群分布,水疱干燥后可有脱屑,多发生于足跖中部或趾间,瘙痒剧烈 。
(2)丘疹鳞屑型:最常见,多见于趾间,皮损为丘疹鳞屑,界限清楚 。 足跖及其侧缘反复出现针头大小丘疱疹及疱疹,有不同程度炎性反应和痒感,疱干后脱屑,反复发生,病情稳定时常以脱屑表现为主 。
(3)浸渍糜烂型:以4~5和3~4趾间最常见,表现为趾间糜烂,浸渍、发白、糜烂,瘙痒剧烈,可继发细菌感染 。
(4)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跟、足跖及其侧缘 。 表现为粗厚、脱屑、干燥、皲裂 。 常发生于病期较长、年龄较大的患者 。
2.手癣: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癣明显 。 初起为水疱,以脱屑、粗糙、角化增厚 。 从小片开始,逐渐扩展成大片 。 常限于一侧手掌 。
3.自觉症状:自觉瘙痒,皲裂时自觉疼痛 。
4.病程:病程一般需要1~2个月,如不断绝传染源,仍可反复发作,多年不愈 。
诊断要点
部位(手足趾指间、掌跖部)+皮疹(水疱、浸渍、角化、鳞屑)+症状(痒、剧痒)+实验室(真菌镜检阳性) 。
类证鉴别
1.慢性湿疹:皮疹呈多形性,境界不清,倾向渗出,真菌检查阴性 。
2.汗疱疹:多发生于手足多汗的患者,对称发生,夏秋较剧,往往自然消退,易致继发感染 。 真菌检查阴性 。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1.湿热内盛,兼感毒邪型
主症:可见水疱,或聚集成大疱,疱液清或呈淡黄色,手指及足趾间可见浸渍、糜烂、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 。
处方:解毒清热汤加减 。
方药: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大青叶30克,紫花地丁15克,蚤休15克,天花粉15克,赤芍9克, 。
2.血燥生风,肌肤失养型
主症:皮肤肥厚,脱屑明显,可出现皮肤干燥,皲裂;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 。
治法:养血润肤,健脾和胃 。
方药:茯苓15克,苍白术各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鸡血藤15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陈皮6克等 。
外治法
1.汗疱型:用土大黄、黄精适量,煎液,冷敷,每日3~4次,每次1~2小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