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家园:零距离亲近自然

戴春江带两个孩子走故乡有四个目的:一是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二是借此增长孩子的见识 , 开拓他们的视野;三是磨练他们的意志 , 学会坚强;第四点 ,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 就是让城里长大的孩子零距离地亲近自然 , 了解自然—在这样的目标激励下 , 父子三人收拾行囊上路了 。

“屎克螂”和蚂蚁

戴春江带领孩子此行并不只是单纯地走走看看 , 而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 更多的时候 , 他会领着孩子蹲在路边进行观察 , 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 让孩子全身心地融入自然世界当中去 。
在九台市饮马河镇 , 戴贺被草甸子上一堆半风干的牛粪吸引住了视线 。
牛粪上有一个大洞 , 洞口边有一只全身黑油油的虫子 , 身上好像披着战甲 , 头上还长着一个月牙形的头盔 。 它正努力向洞口推一个小“球” , 好不容易推到洞顶 , 一不小心“球”又滚落下来 , 它就再往上推……
“爸爸 , 这是什么东西?它在干什么?它……”戴贺一连声地问 。 戴春江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 但他没说 , 只是微笑着说:“你先看 , 看看它要干什么 , 然后我再告诉你 。 ”戴贺果然蹲在牛粪前认真地观察了起来 , 他的举动 , 吸引着弟弟也蹲了下来 。
10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哥俩被这个东西深深地吸引着 , 竟然面对一堆半干的牛粪看了近一个小时 。 这时戴春江才告诉他们 , 这种昆虫俗名叫屎克螂 , 它们把牛粪滚成一个小球 , 在里面产卵 , 幼虫靠吃牛粪长大 , 然后 , 破壳而出—它们是草原上的清道夫……
父子三人重新启程 。
不久 , 戴新又被一种现象吸引了 。 河岸上一长串又大又黑的蚂蚁 , 排成一条细线 , 匆匆地向前而去 。 他伸出一只脚 , 蚂蚁竟然越过鞋面 , 毫不停留地继续向前 。 “要下雨了 。 ”戴春江看看布满云彩的天空说 。 哥俩也看了看天空 , 脸上却露出怀疑的神色 。 “不信?你们看 , ”戴春江说 , “它们都叼着食物 , 这是为了避雨而准备的 。 ”兄弟俩不信 , 顺着蚂蚁前进的方向走去 , 没多远 , 他们就发现了那个凸出于地面的巨大蚁窝—原来 , 蚂蚁还是能干的建筑工匠 。 这种情景 , 在城里是绝对看不到的 。
这一次 , 父子三人没走多远 , 就坐进一个看瓜田的窝棚里休息了—因为 , 正像戴春江所说的那样 , 下雨了 。

老人和橡树

孩子在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 , 虽然全面却并不细致 , 因为知识并没有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 戴春江想到自己看过的一本国外杂志 , 说到国外孩子上历史课时就在历史博物馆里上 , 书本知识与实物相结合 , 孩子自然记得牢固 。 所以 , 他也有意识地让孩子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对照 。
那天早上 , 经过其塔木乡一个小山坡时 , 他们遇到了一位正在晨练的老人 。
老人白衣白发 , 年纪很大了 , 却精神饱满 , 双眼有神 , 似乎有着无穷的精力 。 而最吸引戴贺戴新的 , 却是老人身后那棵老树 。 老树树干笔直挺拔 , 丫丫杈杈上结满了圆圆的果实 , 宽大的叶子绿得好像能滴下油来 , 真是太漂亮了 。
戴贺情不自禁地走前去:“老爷爷 , 这叫什么树呀?”老人慈爱地摸摸他的头:“这是我们这里最平常的一种树 , 名叫橡树 。 孩子 , 你是从城里来的吧?”戴贺羞涩地点了点头 。
老人悠悠道来:橡树 , 小的时候可以做烧柴;长大后 , 树干所做的家具十分结实耐用;它结出的果实还可以吃 , 在遇到天灾时 , 许多人就是靠橡子充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