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修成 , 不仅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的问题 , 而且从内江下来的水还可以灌溉十几个县 , 灌溉面积达三百多万亩 。 从此 ,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 , 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 除都江堰外 , 李冰在蜀郡还主持兴办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 。 如对发源于蒙山的沫水(又名青衣水) , 李冰组织百姓开凿河心中的山岩 , 整理水道 , 便利了航行 。 李冰还对管江、汶井江、洛水进行过疏导 , 又引绵水出紫岩山到资中一带灌溉稻田 。 另据《华阳国志》记载 , 李冰还在蜀郡修筑桥梁 , 在广都主持开凿了盐井 , 为开发成都平原 , 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李冰千百年来一直受四川人民崇敬 , 被尊称为“川主” , 各地还修有“川主祠” , 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
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是李冰父子设计的.下面是一些都江堰的知识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 , 都江堰名称叫“湔堋” , 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 , 秦汉以前叫“湔山” , 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 , 他们把堰叫做“堋” , 都江堰就叫“湔堋” 。
三国蜀汉时期 , 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 , 因县得名 , 都江堰称“都安堰” 。 同时 , 又叫“金堤” , 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 , 用堤代堰作名称 。
唐代 , 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 。 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 , 主要是“破竹为笼 , 圆径三尺 , 以石实中 , 累而壅水” , 即用竹笼装石 , 称为“楗尾” 。
直到宋代 , 在宋史中 , 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 , 笼石蛇决江遏水 , 以灌数郡田 。 ”
为什么称都江堰 , 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 , 一名成都江 , 有二源 , 即郫江 , 流江也 。 ”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 , 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 , 南河即检江 , 它们的上游 , 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 《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 。 从宋代开始 , 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 , 叫都江堰 , 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 , 一直沿用至今 。
[编辑本段]修建过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 , 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 。 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 , 江水奔腾而下 , 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 , 由于河道狭窄 , 古时常常引发洪灾 , 洪水一退 , 又是沙石千里 。 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 , 造成东旱西涝 。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 ,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 , 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 , 率领当地人民 , 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 , 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 , 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 , 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 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
首先 , 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 , 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 , 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 。 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 , 李冰便以火烧石 , 使岩石爆裂 , 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 , 高40公尺 , 长80公尺的山口 。 因其形状酷似瓶口 , 故取名“宝瓶口” , 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 。 始建于宋代以前 。 位于都江堰鱼嘴堤之上 , 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 , 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 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 , 用粗竹缆横挂江面 , 上铺木板为桥面 , 两旁以竹索为栏 , 全长约500米 。 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 。 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
推荐阅读
- 娱乐知识|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三过家门而不入人指的是
- 历史地理知识|云烟是哪里产的,所有云烟价格图片大全
- 历史地理知识|吴楚是哪里,吴楚大地
- 历史地理知识|恰饭是哪里的方言,四川方言口头禅大全
- 历史地理知识|蜀中是哪里,蜀中是指哪段路
- 历史地理知识|白云边是哪里的酒,白云边是哪个酒厂生产
- 历史地理知识|两岸猿声啼不住是哪里,轻舟已过万重山写是长江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酒都是哪里,白酒之都
- 历史地理知识|鼻基底是哪里,填充鼻基底是哪块
- 历史地理知识|2016湛江市发展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