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知识|北斗导航怎么样,高德现在用GPS还是北斗( 四 )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2017 年,围绕与信息产业、汽车电子、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交叉点的协同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推崇 。 “北斗+”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应用新模式,产业融合趋势愈加明朗 。 穿戴式设备、新零售、无人驾驶、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应用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
北斗系统对待 GPS 等其它导航系统的逻辑是“兼容”和“自主可控” 。 一方面,北斗系统不排斥 GPS,探索与GPS等其它导航系统的兼容和互相操作,以增加定位精度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中国需要独立自主掌握卫星导航技术 。
一批高精度北斗芯片近日在哈尔滨的集中亮相,是我国北斗产业自主研发前进的又一步 。 此前的标志性事件是,2017年9月,华大北斗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 。
另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泰斗微电子近日获得广东国民凯得创投领投的C+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1亿人民币,该企业是摩拜单车定位导航芯片的最大供应商 。
芯片、板块、核心器件的研制是上游的重要环节,也是关涉北斗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 仅在哈尔滨的会场上,就有中海达、北斗星通、西安希德、华大北斗等企业发布或展示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华大北斗还发布了“北斗芯片开发平台” 。
《白皮书》显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已突破 5 万件, 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位 。 另据国家导航系统办公室数据,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 。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已经赶超国际强手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了解到,当前,国产北斗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 。 被视为产业链关键的设计环节,以及封装技术,国内企业已实现完全自主化;但另一方面,集成应用能力、围绕核心芯片的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依然是国内北斗企业的短板 。
高端芯片的制作工艺,中国很快会赶上 。 国内北斗芯片行业的发展,不大可能出现“卡脖子”问题 。 现在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制作芯片的光刻机技术,二是高密度、高分辨率晶片的材料问题 。
当前,不像国外有高通、英特尔、三星等行业巨头,国内导航芯片研发企业呈现多而散的格局 。 此外,芯片行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也决定了很难依靠一两家企业做大做强 。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封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研发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限制,很难以一己之力推动芯片核心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
既然一家做不了,那就放开大家一起做 。 “北斗芯片开放平台”这样的产品正体现了这样的逻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