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养花更飘荡

1.古诗欣赏绝句石柔①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抓住“万缕”、“飞球”这两主要景物.在我来到这里的时候, 万缕柳丝还在春风中摇曳着浅黄的身姿;而当我离开的日子, 飞絮堆积成球, 铺满道路两旁.(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作答此题一定要反复通读, 找到关键语句:我比扬花更飘荡, 即可感受到作者心中那种离别家园, 生活得不到安定的无奈与思乡之情.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 抒发诗人一生飘零之愁苦、惆怅和一生仕途辗转的无奈、哀伤.答案:(1)在我来到这里的时候, 万缕柳丝还在春风中摇曳着浅黄的身姿;而当我离开的日子, 飞絮堆积成球, 铺满道路两旁.(2)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 抒发诗人一生飘零之愁苦、惆怅和一生仕途辗转的无奈、哀伤.译文:在我来到这里的时候, 万缕柳丝还在春风中摇曳着浅黄的身姿;而当我离开的日子, 飞絮堆积成球, 铺满道路两旁.我比杨花还要漂泊无依, 因为杨花只在春天忙碌, (而我是一直在忙碌). 。
2. 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 不能自主, 抒发自己离别家园, 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 。
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 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 。 (意对即可) 2.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托、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 。
①诗人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 借杨花的随风飘荡, 不能自主, 比喻自己离别家园, 往来仕途不得安宁 。
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 贴切感人 。 ②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 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 奔波的辛劳 。
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 更加显得深沉感人 。 ③通感:颜色无轻重, 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 。
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 。 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 便给人“轻飘飘”的感觉 。
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 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 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 。 (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 。
杨花随春风飘荡, 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 。 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 。 )
3.《与朱元思书》翻译没有一丝风, 烟雾也消失了, 天和山融为一色 。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 随心所欲, 任意让船向东或向西 。 从富阳到桐庐, 大约一百里, 全部是奇异山水, 在世上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景色 。 水都是青碧色的, 千丈之深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 。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 也能一直看到底, 没有阻碍 。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 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 江两岸的高山上, 全都生长着苍绿茂密的树, 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 竞相向高处和远处生长, 笔直地向上, 直插云天, 形成成千上百的山峰 。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 泠泠地发出(清脆的)声响 。 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 鸣声嘤嘤, 和谐动听 。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 猿猴也叫个不断 。 (像鹰飞翔鸣叫在天空)追逐名利的人, 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 就会平息向往功名利禄的心;(忙于筹划治理俗世事务)治理政务的人, 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 (就会)流连忘返 。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
都读8年级给我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