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是为了生气而种花的议论文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经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 。 有一回 , 他临行前祝福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 , 因此侍弄得非常殷勤 。 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 , 暴雨如注 , 偏偏弟子们一时疏忽 , 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 。 第二天清晨 , 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和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 。 几天后 , 慧宗禅师返回寺院 , 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 , 准备领受责罚 。 哪知慧宗得知原委后 , 神态自若 。 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 ,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 ”
“当初 ,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 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 , 却寓意深刻 。 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 总感觉让自己不由得生气的事情多得不胜枚举:学生犯错误时生气 , 教学效果不理想令人生气 , 家长的不理解令人生气 , 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更令人生气……人在生气时必然心情压抑 , 也谈不上快乐和幸福 。 可工作还得继续 , 生活还得继续 , 生气不但于事无补 , 反而有害 。 禅师话语的启示也许就在这里:我们不是为了生气来上课的 , 不是为了生气来教育孩子的 , 不是为了生气来当教师的!拥有了这样的心态 , 就可以避免让自己陷入生气的坏情绪之中 , 而当你以快乐的心态面对一切的时候 , 就会有奇特的发现:工作是快乐的 , 生活是幸福的 。
2.有没有关于兰花(吊兰)的故事兰花谋杀案
作者:佳公子
沈复《浮生六记》里说过一个关于兰花的故事:
花以兰为最 , 取其幽香韵致也 , 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 (张)兰坡临终时 , 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 , 皆肩平心阔 , 茎细瓣净 , 可以入谱者 。 余珍如拱璧 。 值余游幕于外 , (陈)芸能亲为灌溉 , 花叶颇茂 。 不二年 , 一旦忽萎死 。 起根视之 , 皆白如玉 , 且兰芽勃然 。 初不可解 , 以为无福消受 , 浩叹而已 。 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 , 故用滚烫灌杀也 。 从此誓不植兰 。
这一起兰花谋杀案遂以沈复为兰花守节而终 。 由此想到井上靖悼念老舍的文章《玉碎》 。 井上靖说老舍曾给他讲过一个故事 , 某嗜茶者因茶败家 , 仅剩下一把好壶;另一嗜茶富豪欲得此壶 , 竟迎来壶主奉养若了干年 。 可是 , 壶主将死际 , 用了最后的力气把壶摔得粉粉碎 。 为了这个人壶俱亡的结局 , 井上靖和老舍争论起来 , 井上说可惜这把好壶 , 留下又有何妨?老舍默而不答 。 几年后 , 老舍含恨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 井上靖由老舍之死想到壶的故事 , 隔世隔海 , 唏嘘不已 。
兰花与佳壶俱成悲剧 , 即笔者今日道来亦觉不忍 。 其实这些悲剧不是不能避免 。 在壶 , 实在是可以留下 。 中国文化有以人殉道的传统 , 也有以人殉人、以物殉人的传统 。 前者或是崇高的 , 当然这是要讲一个为什麽殉以及殉什麽 , 否则也未必怎样崇高 。 而后者则无疑是残酷的 。 以人殉人 , 含有殉者自愿的情况 , 应系情之所致 , 那就没有过多理由好讲 。 在被动或被迫殉人的人、殉人的物呢 , 无论为了何样的大题目 , 去轻易剥夺他人及物的不可再的生命 , 此系人类文化野蛮的一面 , 亦不独中国文化有此弊端 。 何况我们所常见的是 , 为了不怎样的小题目 , 也会有如上的悲剧 。
推荐阅读
- QQ怎么养花养草
- 健康知识|单眼皮怎样变成双眼皮,眼皮有一道褶但是不是双眼皮
- 鸡肝 鸡肝补肾吗
- 荞麦枕头 荞麦枕头的功效与作用
- 我的所有心情你都能懂
- 我们应该感谢哪些人?
-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走到最后,就像不是所有的花都会结果
- 养花是在养心
- 炉渣能不能养花
- 院子东西哪个方向养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