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黄梅戏发源地是哪里,黄梅戏发源地是湖北还是安徽( 二 )


原黄梅戏艺术研究所所长、80岁高龄的郑立松老人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也将他数十年来收集的资料及他本人的观点逐一道来 。
郑老告诉采访人员 , 争论黄梅戏源头的核心在“黄梅”二字上 , “黄梅”二字有两个解释:一是黄梅季节;二是湖北黄梅县 , 即“源于鄂东黄梅县的民间小调 , 即黄梅采茶调 , 在清代乾隆年间随当地逃水荒的灾民来到安庆地区 。 ”郑老认为“黄梅季节”的说法倒还不是没有道理的 , 但于后者 , 他认为并不妥 。
郑老出示了他收集的资料 , 在《中国戏曲志》(安徽卷)中有两条记载:咸丰六年(1853年)3月 , 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光复宿松 , 县城内连演三天花鼓戏(即其后之黄梅戏)迎接天兵进城;咸丰七年(1857年)清军在宿松县城内建戏楼 , 演花鼓(黄梅)戏 , 邀各营队长及文吏观戏 。 郑老还曾见过一本晚清时期的戏联集手抄本 , 上面记载:清咸丰丙辰六年(1856年) , 在安庆对江 , 流传有一副对联“颂德歌应抒白雪 登高调不唱黄梅” 。
郑老认为这些是有关黄梅戏记载的最早资料 , 黄梅戏应当形成于咸丰年间 , “黄梅戏”的名字是安徽人命名的 。 “乾隆年间 , 还没有黄梅戏呢 , 逃水荒灾民带来的是湖北的民歌小调 , 连采茶调都不是 。 ”郑老还肯定地说黄梅戏是安徽独有的 , 民国初年怀宁籍学者程演生所著《皖优谱》中有句为证:“今皖上各地乡村中 , 江以南亦有之 , 有所谓草台小戏者 , 所唱皆黄梅调 。 ……他省无此戏也 。 ”
交谈中 , 郑老还向采访人员讲述了当年有关湖北省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事 。 此口号提出后 , 1984年左右 , 中国采访人员协会曾经邀请郑老一同到湖北去采访 , 采访中 , 对于官方观点 , 湖北戏剧界则有不同看法 , 以湖北戏剧专家、资深学者桂遇秋为代表的部分戏剧研究者认为 , 湖北省没有必要在黄梅戏上投入过多 , 应当在湖北采茶调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戏剧艺术 , 而“把黄梅戏请回来” , 只会使“安徽增加一个剧团 , 而湖北丢失了一个剧种(采茶调)” 。
另有相关学者认为:安徽安庆桐城的《桐城歌》是明朝时就传到黄梅(湖北——引者按)一带 。 黄梅戏是由桐城县罗家岭的严凤英唱红的 , 罗家岭的方言是纯正的桐城腔 。
由此可见安庆是黄梅戏的源头最具说服力 。
也有部分江西民间传说 , 黄梅戏起源于江西 , 但此种说法基本未为大众认可 。
也有人认为如今争论黄梅戏属于哪儿已没有意义 , 对黄梅戏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 他建议专家学者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黄梅戏本身的发展规律上 , 进一步巩固、提高黄梅戏这个地方剧种在当今戏曲领域中的地位 。

也有部分江西民间传说 , 黄梅戏起源于江西 , 但此种说法基本未为大众认可 。

也有人认为如今争论黄梅戏属于哪儿已没有意义 , 对黄梅戏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 他建议专家学者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黄梅戏本身的发展规律上 , 进一步巩固、提高黄梅戏这个地方剧种在当今戏曲领域中的地位 。

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戏保护区域是安徽省的安庆市和湖北省的黄梅县 。
国家文化部公布的三位黄梅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均为安徽人:39岁的韩再芬(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二团 , 安徽安庆人)、41岁的赵媛媛(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一团 , 安徽安庆人)、61岁的黄新德(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剧院 , 安徽芜湖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