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罗摩奴阇死于1920年 , 年仅32岁 。 他是一位数论学家 , 是研究整数属性的数学奇才 。 数论是数学中最古老的领域之一 , 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最简单的领域 。 数当然是数学最普遍的基础材料 , 然而 , 关于它们仍然还有许多根本问题没有解答 。 印度吠檀多学派宗教家、哲学家 。 生于南印度马德拉斯市 。 早年从耶达伐婆罗迦(Yādavaprakā'sa)学习商羯罗派的不二论 , 但由于与该派之主张格格不入 , 遂离开耶达伐婆罗迦 , 而自创‘制限不二论’ , 创立罗摩奴阇派 。
【罗摩奴阇】罗摩奴阇融合婆罗门哲学与大众的毗湿奴信仰 , 主张吠檀多哲学的梵与毗湿奴派的最高人格神罗摩衍那为同一 , 认为梵是无限 , 具备完全无缺的属性 , 为世界之动力因 。 梵、个我、物质世界三者 , 皆是实在 , 各各有不同而明确的本性 , 但三者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 即梵与个我、物质世界不一不异 。 个我及物质世界为梵的身体 , 因此梵为两个实在所限定;此被限定的梵 , 与个我、物质世界是同一的实在 。 此种哲学论点 , 被称为制限不二论(Vi'siaad-vaita) 。
罗摩奴阇此种有神论的吠檀多哲学 , 强调由信爱而绝对归依(prapatti)主宰神 。 求解脱者若实践种种宗教上的义务 , 信爱神 , 则能得到神的恩宠 , 覆盖个我的黑暗乃得以被驱除 。 由于罗摩奴阇以殊利朗干(Shrīrangam)为根据地的游历 , 以及以泰米尔(Tamil)语布教 , 使其绝对归一之教法对南印度一带的民众有很大的影响 , 成为中世印度教改革的先驱 。
主要著作有注释《梵经》的《吉祥注》(Shrī-bhāya)、阐明《奥义书》的《吠陀义纲要》(Vedārtha-samgraha);此外 , 晚年也曾注释《薄伽梵歌》等书 。
第十一、二世纪时的罗摩奴阇(Ra^ma^nuja) , 则强调宗教性的崇拜 , 而其崇拜的对象是毗湿奴神 , 著有《吉祥论释》(S/ri^-bha^s!ya)、《吠陀义圣典纲要聚》(Veda^rthasam!graha)、《歌论释》(Gi^ta^-bha^s!ya)等书 。 并提倡制限一元论(vis/is!ta^d-vaita) , 攻击商羯罗、佛教及耆那教 。 罗摩奴阇主张梵是最高神——全知全能的毗湿奴神 。 身体中包含物质和个人我 。 梵起转变时 , 身上的物质就变成了器世界和有情之身 , 个人我变成了灵魂 。 而此种物质及个人我只不过是梵的属性 , 与梵并非完全相同 , 因此称之为制限一元论 , 亦即是有神论的实在论 。 与商羯罗的绝对一元、世界幻影说相对 。 而成为该学派中有力的一派 。
罗摩奴阇是人格主义历史经验的显著的例子 。 现代量子波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在解释量子理论时也求助于吠檀多不二论 。 他说∶‘我们所感知的多样性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 , 它们并非实在 。 ’‘吠檀多哲学用水晶石来比喻这一原理∶看上去似乎有千百个小图像 , 实际上只是反映出同一存在物 。 ’目前美国、法国、英国、瑞士、德国都设有吠檀多研究中心 , 大力宣传吠檀多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