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郑和下西洋是哪个朝代,郑和那一年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朝代明朝朱棣时 。 从永乐三年 (1405)至宣德八年( 1433 )的28年 7下西洋 。

第一次
从1405年到1433年,刘家港(以前的刘家港是现在的浏河)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第二次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 郑和下西洋地图
节回国.
第三次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11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同年12月从福建五虎门出洋,顺风经过十昼夜到达占城.郑和船队离开占城又到真腊,然后顺风到了爪哇、淡马锡(今新加坡、满刺加).
第四次
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1412年12月18日)朝廷令郑和进行规模更大的一次远航
第五次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朝廷命郑和送“十九国”使臣回国
第六次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第七次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朝代 , 主要目的是什么明朝 , 明成祖朱棣派遣 。

从 太仓的刘家港起锚[1] (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 , 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 洋的国家和地区 , 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 , 最远曾达非 洲东部 , 红海、麦加 。 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诸国(今东南亚)、西亚、南亚等的联系 。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 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 , 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 , 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 , 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 也是唯一的东方人 , 他更早迪亚士57年远赴非洲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 , 一说宣扬大明威德 ,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 , 示中国富强”这是可信性较高的观点 。 一说寻找建文帝朱允炆 ,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 , 欲觅踪迹 。 ”一说发展贸易 , 正史称郑和下西洋使“国用羡俗”、“宝物填溢” 。 [2] 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
郑和下西洋是在什么朝代??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今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 。 经国务院批准 , 自2005年起 , 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 , 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 。

600年前 , 中国人郑和率领270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 , 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 , 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建立并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 , 传播了友谊的种子 , 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 , 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 , 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 然而 , 600年以来 , 郑和下西洋无论是史学地位还是文化地位都有失公允 , 尤其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更被长期忽视 。 今年中国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 , 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 , 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进步 。 同时 , 郑和这段历史也说明社会要进步 ,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融合的重要 , 自我封闭则会断送民族的生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