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60岁活埋是哪个朝代,把老人活埋是哪里人( 二 )


官府知道了这些事情以后, 就把逮住人们口中怪兽的人要求到这个事情报给了朝廷, 最终这个要求被朝廷采纳了, 从此就废除了, 活埋六十岁老人的这个规定 。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60岁不死就活埋的传说流传于东亚整个地区, 但是任何古籍、正史、野史都没有详细记载, 皆是民间传说 。 不管是北方南方, 还是国内国外, 此传说都很雷同 。
传说某个时代, 皇帝认为人到了六十岁就没用了, 只是消耗资源, 于是下令:人活到六十岁不死就要活埋 。
有个孝子, 父亲马上就六十岁了, 可是他不忍心就这样让父亲死去, 于是挖了一座坟让父亲住进去, 自己每天偷偷为父亲送食物 。
有一天外国进贡了一只袋鼠, 使臣说如果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我们就俯首称臣;如果猜不出, 咱们就兵戎相见 。
皇帝和大臣一听, 面面相觑, 谁也不认识这个东西 。
皇帝着急了, 说三天后给外国使臣答复 。 使臣离开后, 皇帝就张贴皇榜, 向民间询问, 并承诺如果有人能知道这是何种动物就封官加爵 。
孝子也看见了皇榜, 可是他也不清楚这是什么 。 在给父亲送饭的时候和父亲说了这件事 。 父亲对他说:“你去揭皇榜吧, 到时候你怀里揣只猫, 见了那动物就亮出猫来 。 它怕的话就是鼠;不怕的话就是獾 。 ”
孝子听了就去揭皇榜了 。
第二天在朝堂上, 使臣还在趾高气扬的等着群臣答复 。 这时候孝子来了, 他看见袋鼠之后就亮出了猫, 袋鼠看见猫很害怕 。 孝子对使臣说:“这就是一只带口袋的大老鼠 。 ”
使臣听了, 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向皇帝俯首称臣 。
皇帝很高兴, 就问孝子怎么知道的 。 孝子将来龙去脉一说, 皇帝听了很是羞愧:“看来六十岁的老人还是有用的, 知识要比年轻人渊博 。 ”
于是皇帝下令犒赏了孝子, 并废除了原来的圣旨, 以后老人可以正常生活了 。
以上就是这类传说, 一般不同之处就是那只动物 。
民间对此还赋予一个文雅名称——花甲葬, 也叫瓦罐坟 。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 这只是传说, 历史上并没有这种习俗或者法令 。
【历史地理知识|60岁活埋是哪个朝代,把老人活埋是哪里人】我猜测此种传说的最初源头是《论语·宪问》所说的:“原壤夷俟 。 子曰:‘幼而不孙弟, 长而无述焉, 老而不死是为贼 。 ”
原壤是孔子的故人, 老相识 。 一次孔子看见原壤踞坐在地上, 很是生气, 训斥到:“你年轻时不谦逊, 老了没模样, 你这样的老了没死就是个贼 。 ”
为什么孔子这么生气呢?因为孔子尊崇周礼, 周礼里面对于坐姿是有要求的 。 原壤的坐姿是夷人所用, 不符合礼仪, 惹恼了孔子, 招来了一顿骂 。
周礼里面, 坐姿应该是这样的:原壤的坐姿是踞坐, 可能是下面这样 。

到60岁就活埋的是哪个朝代?这是真的吗?这个多见于野史、传闻, 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 这种事也称, “瓦罐坟”、“花甲葬”、“六十还仓”、“弃老风俗” 。
1、“瓦罐坟”据传是史前游牧部落在迁移时的风俗, 即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瓦罐坟中, 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 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2、“花甲葬”、“六十还仓”指老人过60岁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见于秦朝秦始皇统治时期);
3、日本历史书《楢山节考》也记载了“弃老风俗”: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 老人活到70岁时, 为了节约粮食, 养育幼童, 家里长子就会把他们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 让其自生自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