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邯郸是哪个朝代都城,邯郸建都的六个朝代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是怎么规划的?邯郸古城就在现在的邯郸市,“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名称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历史地理知识|邯郸是哪个朝代都城,邯郸建都的六个朝代】说法一: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 。 有学者认为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 。 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 。
说法二:邯郸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 。 过去是有邯郸这个姓氏的,邯郸是一个复姓 。  [
说法三:《汉书·地理志》中魏国张晏提出:“邯,山名 。 郸,尽也 。 邯山至此而尽 。 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 。 ”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郸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 。
扩展资料: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 。
西汉,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五大都会盛名 。

东汉,曹操于邺城建都 。 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台、金凤、冰井三台 。 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临漳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 。

邯郸以前是哪个王朝古都?“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 。 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 。 ”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 。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 103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 。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 。 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 。 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 。 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 。 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 。 战国时,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 。 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 。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 。 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 。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张耳为赵王,建立赵国,都城设在襄国(邢台),辖常山、巨鹿、邯郸三郡 。 不久刘邦除赵国,将赵国一分为三:常山郡、钜鹿郡、邯郸郡,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辖地为邯郸郡(后更名赵国),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 。 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河南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 。 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 。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 。 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 。 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 。 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 。 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 。 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 。 代之而勃兴的魏都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 。 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 。 而邯郸东部的大名(今邯郸大名县)却在唐五代时悄然兴起 。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作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发展成为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 。 公元758年大名建为魏博镇,后称魏州大名府 。 五代时,在大名设天雄军节度使 。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 。 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 。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 。 大名至馆陶一带,是宋辽交兵的古战场,这里曾演绎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 到金朝时,大名曾为藩国大齐的都城,公元1130年刘豫在此称帝 。 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府治,依然是邯郸东部的繁华重镇 。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 。 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 。 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 。 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 。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 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从此奠定了邯郸作为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 。 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获得解放 。 从此这座饱经沧桑、历尽三千年盛衰荣辱的古城终于秋风萧瑟换了人间 。 邯郸解放后,邯郸县城始建为邯郸市,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政府设在邯郸市) 。 1949年3月,撤消邯郸市,降为邯郸镇,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邯郸镇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邯郸镇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 。 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 。 1954年改省辖市 。 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 。 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 。 1984年改为省辖市 。 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 。 1992年7月批邯郸为较大的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