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观 | “动态清零”为何还不能放弃?问问奥密克戎是否真的“温和”了

本文转自:上观
战疫观 | “动态清零”为何还不能放弃?问问奥密克戎是否真的“温和”了
疫情进入第三年,新冠原始毒株已经变异了五次,第六代就是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 。 自从这个病毒诞生,反对“动态清零”的声音就多了起来,主要依据是从数据统计上看,奥密克戎相比它的前身更温和 。
的确,大部分国家这一波疫情的病死率已经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左右 。 英国三月份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病死率低于季节性流感,为0.035%,即每10万奥密克戎感染者中有35人死亡,流感是40人 。 重症方面,根据美国加州某医院系统的数据,奥密克戎比德尔塔的住院风险降低53%,进ICU的减少75%,住院时长减少近70% 。 英国、法国、南非的同类型研究结果也一致 。 广泛接种疫苗的地区,重症比例不超过1%,中国为0.6% 。
尽管如此,来自不同国家的多位科学家却都表示,不应该去宣扬奥密克戎是一种更温和的病毒 。 为什么?因为病死率、重症率看起来科学,却故意模糊了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条件 。 至少,有三个真相是经常被忽视的 。
首先,抛开传染性谈毒性是“耍流氓” 。 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R0值是2.79,奥密克戎为9.01,形象地说,如果原始毒株能够1人传3人,那么奥密克戎1人可以传染10个人 。 还要强调的是,R0不是一个实验室内的生物学数据,它是综合了人口密度、抗疫政策、接触频率等一系列社会属性计算得出,它会随着外部环境因素改变而改变 。
也就是说,同一个病毒在不同的国家,在人烟稀少的野外和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R0都是不同的 。 在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或者是人口大国,奥密克戎的破坏性更大 。 因为一旦分母足够大,病死率再低也会死很多人,重症率再低都会导致医疗系统崩溃,甚至不仅是新冠死亡的暴增,还会挤占其他患者的医疗资源而造成超额死亡 。
其次,“病死率”在真实世界中的各个国家并不一致,在各个年龄群的差异也很大 。 因为病死率不仅和病毒本身的强弱有关,更受到疫苗、特效药、医疗水平、一定数量已经感染过形成免疫的人口等现实因素的共同影响 。
有科学家指出,住院率和病死率的下降本质上不是因为病毒本身的毒性减弱,而是群体免疫力的提升 。 感染和接种疫苗,都可以增加保护 。 一位病毒学家这样比喻,面对奥密克戎,“一些人住的是稻草房子,另一些人是木头房子,还有一些人是砖房子” 。
那些反复接受新冠群体感染的国家如印度,或者全民普及疫苗第三针的新加坡,这一波奥密克戎疫情的病死率就相对较低、死亡人数更少;对个人来说,全程接种两针疫苗并接受加强针的人群,重症率和病死率也要远远低于没有接种的人群 。 中国的情况,显然与他们大不相同 。
第三,防疫政策会改变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 。 这不仅是中国的经验,也是全球的共识 。
【战疫观 | “动态清零”为何还不能放弃?问问奥密克戎是否真的“温和”了】在主要的四波疫情中,隔离和限制各类社交距离的政策,一直是公共卫生政策的核心策略 。 比如同被称为亚洲防疫“优等生”的日本,几乎每一波疫情高峰,都会宣布紧急事态,餐饮缩短营业时间、大型商业设施停止营业、公共交通提前停止服务……
即使在奥密克戎流行初期,欧美各国也都出台了各种严格的防控政策,比如美国发布了疫苗强制接种令,欧洲各国的隔离和限制社交措施甚至在多个城市引发了游行,直到大规模疫苗加强针接种完成后,重点才转向“守住医疗底线不被击穿”和“保护脆弱人群” 。 但即便是在疫苗的保护下,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人数仍然超过去年夏天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在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等国家,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原始毒株和阿尔法变异病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