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居住证明在哪里开,居住证明应该在哪里开( 二 )


居住地住址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文件、购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就业证明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就读证明包括学生证、就读学校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就读的材料等 。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 , 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申领居住证 。 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办理的 , 应当提供委托人、代办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证件 。
申请人及相关证明材料出具人应当对本条规定的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
对申请材料不全的 , 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领人需要补充的材料 。
对符合居住证办理条件的 , 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制作发放居住证;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因特殊情况 , 不能按期制作发放居住证的 ,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实施办法中可以对制作发放时限作出延长规定 , 但延长后最长不得超过30日 。
第十条居住证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 , 每年签注1次 。
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连续居住的 , 应当在居住每满1年之日前1个月内 , 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办理签注手续 。
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 , 居住证使用功能中止;补办签注手续的 , 居住证的使用功能恢复 , 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的居住年限自补办签注手续之日起连续计算 。
第十一条居住证损坏难以辨认或者丢失的 , 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办理换领、补领手续 。
居住证持有人换领新证时 , 应当交回原证 。
第十二条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劳动就业 , 参加社会保险 , 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下列基本公共服务:
(一)义务教育;
(二)基本公共就业服务;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
(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五)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 。
第十三条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受下列便利: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
(三)机动车登记;
(四)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五)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
(六)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
(七)国家规定的其他便利 。
第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 , 逐步扩大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 , 提高服务标准 , 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居住证持有人享受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 。
第十五条居住证持有人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的落户条件的 , 可以根据本人意愿 , 将常住户口由原户口所在地迁入居住地 。
第十六条居住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下列规定确定落户条件:
(一)建制镇和城区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的落户条件为在城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或者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 。
(二)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中等城市的落户条件为在城市有合法稳定就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 , 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 。 其中 ,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 , 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 ,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