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的生本课堂设计( 三 )


这两句话直接道出养花的乐趣, 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 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十分辩证, 耐人寻味 。
“喜”和“忧”、“笑”和“泪”、“花”和“果”、“香”和“色”, 既一一相对又紧密联系 。 欣赏自己养的花, 和观赏他人养的花, 感觉是不大相同的, 因为欣赏自己养的花, 就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有一种自豪感和期待之后的成功感、欣慰感 。
这段话 。
3.如何打造“生本课堂”自主预习—课初交流---课中质疑解疑—课堂练习---达标检测新授课
一、课前自主预习:精心设计自主预习作业, 指导自学 。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本知识基础上, 深入思考, 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前置性作业”上下足功夫 。 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 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挖掘教材, 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 使学生能更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
二、课初交流评比:
(1)上课伊始,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评论, 组内同学互评、校对自学思考题, 组长批改, 学生用不同颜色笔订正, 并进行评比 。
建议:课前老师先收集预习作业,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学生预习中的问题或错误就是课堂教学讲授、点拨的落脚点, 再对教学作适当的调整 。
(2)交流学生共同提出新想法和新问题 。 (作为每次预习作业中的最后一个自学思考题, 要求学生都必须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中质疑答疑:全班梳理各小组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想法, 采取学生互动和教师点拨的方式解决问题, 并进行评比 。
四、题组训练:以题组的形式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 并进行评比 。
(1)可以以题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练习后互评 。
(2)难度较大的题可小组讨论后完成, 必要时全班交流 。
(3)基本训练完成后组内互评, 组长批改, 组内成员帮助订正, 理清方法 。
五、分享收获:组织学生回顾自学和交流的过程和收获 。
六、评比优秀学习小组 。 教师可根据上述各个环节评选结果, 总评出本堂课的优秀学习小组, 进行表扬 。
4.如何打造生本课堂生本课堂策略:保证前置性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 “前置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 它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高效, 决定你的课堂是否开放, 甚至说它决定着老师课堂的教学走向 。
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在进行一节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 它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情况来确定学习的内容以及所学习内容的难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 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和如此强调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 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 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 来更好地为学服务 。 假如在教学前, 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 就做不到先做后学、先会后学, 更不可能做到先学后教 。 通过“前置性作业”
的布置, 让学生课前先学起来, 使学生有备而来, 对课堂充满自信心, 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前置性学习与传统的预习是有一定区别的, 简单地说, 一种强调的是学习内容, 另外一种强调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 我们小学语文传统的预习内容一般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文章, 而前置性学习既有阅读性内容、积累性内容, 还有生活性内容 。 就一篇文章而言, 传统的预习对许多学生来说, 大部分学生只是将课文粗略读上几遍, 对生字词进行圈划, 这就算是预习了 。 这样预习的结果是低效的, 最多解决了生字词, 对课文内容基本上没有领悟 。 而前置性学习则是对文章进行系统的学习, 学生不仅要读懂课文, 提前解决生字词, 还要开展延伸阅读, 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资料, 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 当然,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要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有所变化, 有些前置性作业内容可能是雷同的, 但是依据不同的课文类型, 依据不同的教学预设目标,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是要有所差异的, 绝不可以整册教材的前置性作业完全雷同或笼统, 这样一方面会大大降低课堂效率, 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的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质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