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如何辨别新老瓷器,瓷器轧道工艺新老区别( 十 )


通过以上简述各朝瓷釉品种 , 不难看出我国历朝历代制瓷业的高超技术 , 同时也体现出瓷釉给人们所带来的华丽艳美 。 但是如何通过对釉面的判断来区别新老瓷器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鉴别 。
一、釉面的光感
瓷器表面的釉面光滑、光亮 , 通过对釉面光亮程度的判断是目测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 。 瓷器经过烧制以后 , 通过目测能感觉出釉的表面有一层明亮的表光 , 也称为“浮光、火光、贼光” 。 一件新出窑的瓷器 , 整器各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全新的状态 , 釉面净明新亮 , 受光线照射后 , 釉层内的矿物质颗粒年轻活跃 , 通过釉面反射出来的光波强烈耀眼 , 飘浮游离 , 其活力、能量、强度都处在最高状态(图9) 。 随着年代的延长 , 釉中的各种矿物质在接受自然界当中物理、化学的作用下 , 逐年的氧化老化 , 其活力、能量、强度也逐年的减弱 , 釉层开始老化变旧 , 釉面开始逐渐的熟旧温润 。 受光线照射后 , 釉面表光明亮耀眼的强度逐渐减弱 , 游离程度逐渐降低 , 呈现出一种玉质感 。 以上这种变化现象 , 年代越久远 , 变化越明显 。 除了特殊情况下因为受到非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出现失光现象以外 , 其年代远近与变化程度成正比关系 , 大致和树木生长的“年轮”是相同的意思 。 这种变化现象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用图像的形式准确描述 , 但是它是有明确显示并且是有规律的 。 正是这种有显示和有规律的光感变化 , 给我们对古瓷鉴真断代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也给古瓷造假者设置了永远无法超越的屏障 。
现代仿品为了能使得釉面柔和、不刺目 , 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 通常都使用某些方法对釉面做旧去光 。 据景德镇瓷窑师傅介绍 , 釉面做旧的许多老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抛光打磨法 , 分手工抛光和机械抛光两种 。 手工抛打是用绸布或牛皮蘸取磨膏 , 在新仿器釉面抛打 , 然后用汽油和乙醇分别清洗抛光部位 , 必要时可再上点石蜡或川蜡 , 并用绸布反复进行抛打 , 抛打出的光泽比较柔润 。 另外还可以用打磨机进行抛光 , 机械抛光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 而且能提高抛光质量 , 抛出来的光有较好的釉质感觉 。 打磨后的器物通过用放大镜观察釉面 , 会发现釉面上有无数细如牛毛的磨痕 , 仔细观察磨痕会发现磨痕大多是一团团或一片片很有规律的纹路 。 而古瓷器表面原有的旧磨痕纵横交错 , 粗细深浅不一 , 新陶瓷则无这一现象 。
另一种方法是用化学试剂浸泡 , 因为瓷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酸盐 , 通过用醋酸、氢氟酸、硝酸、草酸等能与硅酸盐起反应的酸液浸泡瓷器就能造成釉面腐蚀 , 使釉面黯淡 , 出现混浊感 , 从而消去“火光” 。 有的不浸泡 , 直接用沾酸的抹布反复擦釉面 , 也能达到效果 。 此种手法弊病在于酸对釉面腐蚀过于强烈 , 使釉色失透 , 光泽过于黯淡 , 甚至呈乳浊状 , 与那种岁月积累自然形成的光感有天壤之别 ,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发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坑 。 还有将几种溶液混合在一起使用 , 例如用醋酸浸后再用茶叶水、草木灰水浸泡等 。 这样不仅能消去“火光” , 还能作出各种各样的污渍 , 让人误以为是长期使用所至 。
假海捞仿宋官窑贯耳瓶
假海捞仿元青花人物梅瓶
当今文物市场上有一种新仿海捞瓷 。 此类器物通体失亮 , 仿佛是经过海水浸蚀后的状况 。 但实际上也是将新仿器用化学试剂浸泡后的效果 , 通过放大镜观察 , 器物釉面依然有被化学试剂腐蚀后的痕迹(图10) 。 藏品想送拍至国内一线拍行(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等) , 可询 , 一四七 , 五五四六 , 八零八八 。 窦先生 。 近几年来又发现有造假者将仿古瓷——尤其是元青花仿品——器内外壁布满了小蛤蜊、小海螺的皮 , 仿佛是真从海里捞取的一般(图11) 。 但据知情者介绍 , 此类器物是在浅海处下网 , 将器物放入网中沉入海底 , 等过一段时间捞出后小蛤蜊、小海螺、沙虫等就布满仿古瓷的器身了 。 也有用胶将海虫的表壳或贝壳之类粘贴于器表 , 值得注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