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症状 眩晕的症状,眩晕的早期症状,体征( 二 )


本病可能为变态反应所致 , 也有提出由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 。 由明显的内耳疾病 , 如炎症、动脉硬化、出血、耳硬化等所产生的类似内耳眩晕症临床表现 , 称为梅尼埃(M eacute;ni egrave;re)综合征 。
③迷路炎:
迷路炎是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 , 多因中耳化脓性炎症直接破坏迷路的骨壁引起 , 少数是炎症经血行或淋巴扩散所致(化脓性迷路炎) 。 部分患者迷路并无感染的直接侵犯 , 受到邻近化脓性中耳炎的影响 , 也能出现症状(浆液性迷路炎) 。
临床上中耳炎患者出现阵发性眩晕并伴恶心、呕吐时 , 提示合并迷路炎的可能 。 病情严重者眩晕甚剧 , 并有眼球震颤、听力丧失、平衡失调等 。 全身症状也很明显 。 外耳道检查发现鼓膜穿孔 , 有助于诊断 , 并可与梅尼埃病鉴别 。 如简单的瘘管试验法阳性(以指压外耳道口 , 反复数次 , 诱发眩晕) , 表示可能有瘘管存在 , 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④药物中毒性眩晕:
多种药物可引起内耳及前庭神经损害 , 其中首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该类抗生素通过对前庭毛细胞的不可逆损伤而产生耳毒性 。 硫酸链霉素对内耳前庭毒性较大 , 易引起眩晕 , 而双氢链霉素则易致耳蜗损害产生耳聋 。 急性链霉素中毒多在用药后数天内发生眩晕、恶心、呕吐 。 慢性中毒多见 , 常在用药治疗几周后患者出现摆动幻觉、运动失调和轻度眩晕 , 并在1周后病情达高峰 。
毒性的程度取决于抗生素治疗的剂量和持续时间 。 但也可因个体敏感性不同而有仅用数克 , 甚至用药1次后即发生眩晕者 。 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低下者更易发生 。 由于双侧前庭同时损害 , 患者仅表现轻度眩晕 , 更主要是一种周围环境摇晃不稳的摆动幻觉 , 即主要表现为躯干的平衡障碍 , 因此在行走、头部转动或转身时症状更明显 , 并在上述动作停止后 , 似觉原来的动作仍在继续进行 。 躯干和头部不动时 , 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甚至消失 。 少见眼球震颤 。 前庭动能试验示双侧前庭功能减退 。 眩晕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 , 个别在停药后可持续数年 , 前庭功能恢复更慢 。 药物使用史及其特征的临床表现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
新霉素、卡那霉素也可引起眩晕 , 但较链霉素为轻;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多黏菌素B等引起者偶见 。 奎宁、水杨酸盐引起耳蜗损害较重 , 前庭症状较轻 , 停药后可消失 。 其他如三甲双酮、苯妥英钠、扑痫酮、口服避孕药、乙醇、尼古丁及长期滥用巴比妥类药物均可致眩晕 。
⑤晕动病:
或称运动病 , 即晕车、晕船 。 由于坐车、船、飞机等时 , 内耳的迷路受机械性刺激 , 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 主要表现眩晕、恶心及呕吐 , 常伴面色苍白、出冷汗、全身无力等 。 该病可能存在易感人群 , 但原因未明;睡眠不足、情绪不佳及不良刺激常为促发因素 。
⑥迷路卒中:
为突然发作的严重眩晕、恶心、呕吐 , 并有耳鸣或听力丧失 , 可发生迷路功能永久性损害 。 主要见于老年人内听动脉的闭塞 , 或迷路出血 。 患者年龄大、起病快 , 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症及既往无类似发作史等有助诊断 。
⑦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患者主要表现慢性进行性耳聋 , 极少数患者早期可出现眩晕 。 部分患者亦可在起病后数月或数年后才出现眩晕 。 除有第Ⅷ对脑神经损害外 , 还有Ⅴ、Ⅶ、Ⅸ、Ⅹ对脑神经麻痹、头痛、共济失调等 。 耳科检查可发现病侧有神经性耳聋及前庭功能减弱的表现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患侧可有各种异常 , 脑脊液蛋白质增高 , 头颅平片有病侧内听道异常扩大或同时有骨质破坏 , 头颅CT、MRI在小脑脑桥角处显示占位性病变 , 则诊断可肯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