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3000多年!古代吃货们让竹笋入口也入诗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宁可食无肉 , 不可居无竹 。 ”大诗人苏东坡先是用一碗东坡肉馋坏了世间人 , 再用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让人念念不忘岭南的荔枝 , 而备受其青睐的“绿竹” , 则以一种别样的清脆受到饕餮者的热爱 。
时下正是吃春笋的季节 。 对南京人来说 , 无论是竹幼时的春笋 , 还是莴笋 , 都是那么清香爽口;可对古代吃货们来说 , 他们不但吃了 , 还把它们记录在了各种史料当中 。
食用3000多年!古代吃货们让竹笋入口也入诗
“竹萌”是对“竹宝宝”的爱称
《说文》曰:“笋 , 竹胎也 。 ”竹笋即竹子从土里长出来的嫩芽 。 在中国人眼里 , 竹笋“根生大地 , 渴饮甘泉”“得土而横逸” , 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 , 所以人们习惯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一件事物的勃勃生机;进而联想到 , 吃了竹笋也可以和它一样获得无限生机 。 《本草纲目》里有详细记载 , 称竹笋有“消渴 , 利水道 , 益气 , 可久食 。 利隔下气 , 化热消痰爽胃”功效 。
【食用3000多年!古代吃货们让竹笋入口也入诗】据相关专家考证 , 早在三千多年前 , 中国人就开始食用竹笋了;历史文献中也不乏对古人吃笋的记录 。 “笋 , 竹萌也 , 可以为菜肴 。 ”最早的古汉语词典《尔雅》的定义 , 道出了竹笋与中国美食的历史渊源 。 其时 , 人们称竹笋为“竹萌” , 这既是直观上的称呼 , 但也依稀透露出人们对“竹宝宝”的珍爱之情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诗句:“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 ”其中就描写了一个盛大的宴席场面 , 说的是韩侯觐见周王后离京 , 依礼制由朝廷卿士饯行 , 上酒百壶、炖新鳖蒸鲜鱼 , 极尽宴会之丰盛 , 盛上招待贵宾的蔬菜就是嫩笋嫩蒲 。 周王本人的笋肴还有一种更奢侈的吃法 , 据《周礼》记载:“加豆之实 , 笋菹鱼醢” 。 “豆”是指古代宴会盛肉的木器 , “菹”有腌制的意思 , 而“醢”的意思是酱料 , 所以 , 周天子的宴席上 , “豆”这种器物里盛放的是腌竹笋和鱼肉酱 。 事实上 , 由于笋的草酸含量比较高 , 单纯吃的话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 但在经过腌制再配上鱼酱后 , 将会使味道更加浓郁 。
食用3000多年!古代吃货们让竹笋入口也入诗
食笋之风日渐盛行 , 秦汉时曾有名菜“鹿肉鲍鱼笋白羹” , 西汉枚乘赋作的《七发》里有“犓牛之腴 , 菜以笋蒲” 。 到了唐代 , 大诗人白居易还专门写过一篇题为《食笋》的诗:“置之炊甑中 , 与饭同时煮 。 紫箨坼故锦  , 素肌擘新芷 。 每日遂加餐 , 经时不思肉 。 久为京洛客 , 此味常不足 。 且食铢踯蹰 , 春风吹作竹 。 ”白居易常年在京城做官 , 对于他来说 , 竹笋每天都吃不腻 , 而且吃到连肉都不想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