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色与中国传统( 二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英国的立德夫人曾经把中国称为“穿蓝色长袍的国度” 。 到了上个世纪末 , 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则在西方电影界掀起了一阵轰轰烈烈的“红色中国风” 。 我觉得说红色中国其实是有误的 , 红色笼统 , 红色下面至少可以分为赤色、赭色、朱色、丹色、银朱、绛色、茜色、胭脂、木红、石榴红、牡丹红、朱槿红、暮色、玫瑰红、曙色、红梅色、桃色等等不同红色系 , 其中朱色的地位高于包括黄色在内的各种色彩 。 朱色是天子、诸侯专属服色 。 黄裳只有等级较为低下的士人才穿 。 在汉代 , 天子之门为朱色 , 象征其“盛阳”、至尊的地位 。 三公阁署使用比朱色次一等的黄色 , 表示谦逊 。 然而 , 随着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入发展 , 古人形成了“过犹不及”、“盛极则衰”的观念 , 于是产生了“火色(赤色)不寿”的认识 。 传统哲学由崇尚至阳向追求和合阴阳、统驭阴阳的“中和”境界升华 。 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 , 寓意中和之道的黄色在地位上超越了朱赤之色 , 成为代表至臻至善境界和品质的颜色 。 所以 , 我并不认可红色中国 , 这是对华夏文明的简单理解 , 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色彩思想、色彩哲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