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课,第一次当老师怎么备课


教师如何备课及备课注意点 备课 , 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 , 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 。 因而 ,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 , 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 。 一、为何备 "凡事预则立 , 不预则废" 。 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 , 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 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 收效甚微 , 劳而无功 , 教学亦然 。 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 , 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 。 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 , 有时还教得不成功 , 不备课就更无把握 。 因此 ,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 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 , 精心设计 。 教师好比导演 , 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 , 对演员不彻底了解 , 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 。 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 , 了然于胸 , 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 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 ,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 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 对青年教师来说 , 更是如此 。 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 。 教无止境 , 备课也无止境 , 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 。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 , 更需如此 。 二、备什么 备课 , 不等于"背课" 。 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 , 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 , 深刻得多 , 概括地讲应包括: (一)备内容 1.备大纲 。 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 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 , 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 , 尺 。 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 , 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 , 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所以 , 学习、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教学大纲 , 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达到什么程度 , 合乎什么规格;考虑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 。 2.备教材 。 教材 , 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 , 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 , 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 , 把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 , 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精神更易领会 , 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掌握 。 备教材或钻研教材 , 可分为三步或说三个层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 , 通览教科书 , 熟悉其全部内容 , 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 , 同时 , 兼顾前后 , 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 , 即从教材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 , 弄清前后关系;然后 , 精通教科书 , 不仅知其结构、系统、梗概 , 而且对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了如指掌;不仅对每一章节、单元 , 明其宗旨 , 知其特点 , 而且对每一字句、每一概念 , 精通其文 , 搞懂其意 , 逐句"过堂" , 多问几个为什么 , 即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 。 最后 , 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 , 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 , 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 , 对章与章、节与节 , 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 , 找出其内在规律 。 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 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 能知道"是什么" , 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理解 , (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 , 能说清"为什么" , 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 , 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 , 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 , 从而形成能力);然后 , 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