苡怎么读什么意思 苡
- 【学习知识|苡怎么读,女孩苡沫的含义是什么】拼音:
- yǐ
- 笔顺编码:
- 横, 竖, 竖, 竖提, 点, 撇, 点
- 解释:
- 〔薏~〕见“薏” 。
苡怎么读 苡 拼音:yǐ
部首:艹 , 部外笔画:4,总笔画:7 ; 繁体部首:艸 , 部外笔画:5,总笔画:11
五笔86&98:ANYW 仓颉:TVIO
郑码:EZOD , U:82E1 , GBK:DCD3
笔顺编号:1225434
基本字义:苡 , yǐㄧˇ , 〔薏~〕见"薏" 。
English:barley
苡
基本解释
〔薏~〕见“薏” 。
古书记载
【唐韵】羊己切【韵会】【正韵】养里切 , $音以 。 【玉篇】芣苡 , 草名 。 又【广韵】薏苡 , 莲实 。 【本草】薏苡仁 , 开红白花 , 结实青白色 , 形似珠而稍长 。 一名回回米 , 又呼西番蜀林 , 俗名草珠鬼 。 【吴越春秋】有莘氏之女 , 得薏苡而吞之 , 生禹 。 【后汉·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 , 援军还 , 载之一车 , 有谮之者以为所载皆明珠 。 又【集韵】象齿切 , 音似 。 义同 。 又【类篇】乌禾切 。 婆苡、室韦 , 皆北狄别种名 。
原文
采采芣苡 , 薄言采之 。 采采芣苡 , 薄言有之 。
采采芣苡 , 薄言掇之 。 采采芣苡 , 薄言捋之 。
采采芣苡 , 薄言袺之 。 采采芣苡 , 薄言襭之 。
折叠译文
繁茂鲜艳的芣苡 , 采呀采呀采起来 。 繁茂鲜艳的芣苡 , 采呀采呀采得来 。
繁茂鲜艳的芣苡 , 一片一片摘下来 。 繁茂鲜艳的芣苡 , 一把一把捋下来 。
繁茂鲜艳的芣苡 , 提起表襟兜起来 。 繁茂鲜艳的芣苡 , 掖起衣襟兜回来 。
折叠赏析
《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 , 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 。 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 。 全诗三章 , 每章四句 。 全是重章叠句 , 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 , 其余一概不变 , 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 , 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 , 充满了劳动的欢欣 , 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 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
文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 , 一字之差 , 却记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芣苡"(fú yǐ 又作芣苢)即车前草 , 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 表达了"即使劳作是艰难的事情 , 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 [1]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 , 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 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 , 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 , 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 , 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 , 故取第二种 。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 , 也不合道理 , 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 到了第二句 , "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 , "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 , 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 , 只改动一个字 。 所以整个第一章 , 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 , 采到了 。 这还罢了 , 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 , 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 也就是说 , 全诗三章十二句 , 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 , 其余全是重叠 , 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 , 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 。 在不断重叠中 , 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 同时 , 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 , 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 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 , 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 , 恍听田家妇女 , 三三五五 , 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 , 群歌互答 , 余音袅袅 , 若远若近 , 忽断忽续 , 不知其情之何以移 , 而神之何以旷 。 "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 , 体会还是很准确的 。 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 , 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 , 会觉得味道不对 。 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 , 薄言采之'之类 , 均非后人所当效法 。 今人附会圣经 , 极力赞叹 。 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 , 薄言点之 。 剪剪蜡烛 , 薄言剪之 。 '闻者绝倒 。 "(《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 , 当然不错 , 但他所取的例子 , 实为不伦不类 。 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 , 兴高采烈 , 采而又采 , 是自然的事情 , 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 。 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 , 还唱着"剪剪蜡烛 , 薄言剪之" , 除了精神病 , 也没有别的解释了 。 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 , 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
推荐阅读
- 学习知识|酱怎么读,酱的拼音怎么写
- 学习知识|嘴怎么读,嘴巴的拼音声调
- 学习知识|queen怎么读,queen自然拼读发音
- 学习知识|祷怎么读,匿怎么读拼音
- 学习知识|space怎么读,post–card怎么读
- 学习知识|鸡怎么读,ghii鸡怎么读
- 学习知识|遵怎么读,尊和遵的拼音
- 学习知识|驱怎么读,驱说文解字
- 学习知识|teacher怎么读,student怎么读
- 学习知识|快的成语有哪些,快字开头寓意好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