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罗意于1929年因为这个假设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汤姆孙和戴维逊因为他们的实验工作共享了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折叠
电磁波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分别是谁提出的? 波粒二象性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术语来描述 , 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术语来描述 。 这意味着经典的有关“粒子”与“波”的概念失去了完全描述量子范围内的物理行为的能力 。
爱因斯坦这样描述这一现象:“好像有时我们必须用一套理论 , 有时候又必须用另一套理论来描述(这些粒子的行为) , 有时候又必须两者都用 。 遇到了一类新的困难 , 这种困难迫使我们要借助两种互相矛盾的的观点来描述现实 , 两种观点单独是无法完全解释光的现象的 , 但是合在一起便可以 。 ”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 。
1905年 ,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 , 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 。 1924年 , 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 , 认为和光一样 , 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 根据这一假说 , 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 , 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试验所证实 。
扩展资料1926年M.玻恩提出概率波解释 , 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 按照概率波解释 , 描述粒子波动性所用的波函数Ψ(x、y、z、t)是概率波 , 而不是什么具体的物质波;波函数的绝对值的平方|ψ|2=ψ*ψ表示时刻t在x、y、z处出现的粒子的概率密度 , ψ*表示ψ 的共轭波函数 。
量子力学中求解粒子问题常归结为解薛定谔方程或定态薛定谔方程 。 薛定谔方程广泛地用于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 , 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 。
薛定谔方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 , 其中也没有包含关于粒子自旋的描述 。 当计及相对论效应时 , 薛定谔方程由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所取代 , 其中自然包含了粒子的自旋 。
参考资料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是谁提出的 爱因斯坦受到1900年普朗克提出的量子概念的启发 , 将其推广到空间中的传播情况 , 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 , 证明了牛顿学说中光的粒子的存在 , 为牛顿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爱因斯坦还综合了光的粒子说与波动说 , 辩证地提出光具有波动性与粒子性 , 即光既是一种波 , 同时也是一种粒子 。
【娱乐知识|波粒二象性是谁提出的,光为什么具有波粒二象性】1905年3月 , 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年报》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的论文 。 他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 , 光表现为波动;对于时间瞬间值 , 光表现为粒子性 。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微观客体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 , 即波粒二象性 。
谁提出光的波粒二重性 我来具体说一下 。 其实你可以看看量子力学史话 , 开始就是讲的这个 。
我们记得 , 19世纪末20初 , 大量的科学事实及麦克斯韦等人的辉煌理论给光的波动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只有一个现象用波动说却无法解释 , 这就是光电效应 。
光电效应是赫兹在1887年最早发现的 。 而当电子发现后 , 在1902年P.勒纳德证实了由于紫外光的照射是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而造成的 。
勒纳德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 发现于黑体辐射实验一样 , 这一实验现象也无法用经典物理理论解释 。 而从经典的光的电磁波理论来看 , 应得到3个这样结论:
1.只要光足够强 , 任何波长或频率的光都能打出点子来 。
2.光照射大约1ms后才能打出电子 。
推荐阅读
- 娱乐知识|邻家花美男男主角是谁
- 娱乐知识|赵州桥是谁建的,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
- 娱乐知识|名侦探柯南的作者是谁,灰原哀表白柯南
- 历史地理知识|阳泉市属于哪个省,山西阳泉简介
- 历史地理知识|省委书记和直辖市市委书记哪个大,中国官职大小排名图解
- 历史地理知识|修水是哪个省的城市,修水归哪个市管
- 历史地理知识|滇池位于我国哪个省
- 历史地理知识|车牌柱a是哪个省
- 历史地理知识|山西省的省会是哪个城市,山西省省会哪个市
- 历史地理知识|汕尾是哪个省哪个市,汕尾哪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