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波粒二象性是谁提出的,光为什么具有波粒二象性( 六 )


3.被打出的电子的能量只与光的强度有关而与波长无关 。
但实验结果却发现:
1.只有波长小于一定的光(例如紫外光)才有可能打出电子 , 否则在强也不行 。
2.只要所用光波长合适 , 一经照射即能打出电子 , 所用时间很短 , 小于10的负九次方秒 。
3.被打出的电子的动能只随光的波长而改变 , 与光的强度无关 。
这些实验规律被爱因斯坦利用他所提出的光量子假设清晰的说明了 。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论文中认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 , 以光速运动并具有能量和动量的粒子就是光子 , 或者叫光量子 。 他在同一年发表狭义相对论 , 并得到光电方程:hv=W逸+1/2mv2 。
爱因斯坦描述 , 我们可以得到:光似乎是“光子雨” , 光的颜色(频率)反映出“雨”的力量(能量) 。 雨雾茫茫 , 宛如烟波;雨珠点点 , 恰似颗粒 。 看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它既是波 , 又是粒子 。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 , 不是简单的回到牛顿的微粒说 , 也没有否定波动说 。 这是波动说和微粒说的融合 。
光量子理论虽然很清晰很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 , 但当时他并没有被广大物理学家所承认 。
密立根从1905年开始做“光电效应”的实验 , 本想用实验否定 , 但到1914年 , 密立根非常精确可靠的实验 , 非常漂亮的验证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 于是光的波粒二象性诞生了 。

打了这么多字 , 望采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