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生死观 "死亡"教育其实很有必要

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的对待“生死观”?中国人向来崇尚“生”,对于“死”这件事、这个词都讳莫如深,大家都很避讳这件事,但这是人类最正常的一种现象和反应 。
人的一生中生死只有一次,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生与死 。


古代士人有两种生死观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司马子长曰:“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简单地说,前者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后者主张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
生死观是指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
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 。
中国人其实是很不愿意谈死亡的,甚至觉得这个字眼很不吉利 。这跟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大家忌讳谈死,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人死了也说成是“老了”或者“走了” 。谈死色变的文化基调,衬托出一种灰色的人生态度 。
生老病死,本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然而,人们往往非常重视“生",对老、病、尤是死亡一直讳莫如深 。特别是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现在,“体面而有尊严” 的活着已深入人心,而对死亡却异常忌讳,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 。”死亡 ”这个话题,不仅仅代表着言语上的不吉利,更被置于道德的高架上 。
【如何正确对待生死观 "死亡"教育其实很有必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视死亡,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中,都要伴随着很多次“死亡”,亲人离世,或者认识的人离世,这些都是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尽早的对孩子进行有益的“死亡教育”,向孩子讲解死亡的话题时不要欺骗,那些看似美好的谎言只是家长对死亡的另一种逃避,在死亡教育这件事上起不到任何正面的作用,其次要如实告知,告诉孩子死亡到底是什么样子,它不应过分恐惧,更不应是无限的美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