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文章插图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 , 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 , 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 , 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吧!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文章插图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寒食节别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等 , 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 清明节前一两日 。日初为节时 , 禁烟火 , 只吃冷食 。隋唐之前“清明节”仅仅是指区分季节交替和农事运作的二十四节令之一 , 寒食节的主要项目是家家禁烟吃冷食 , 而且时间是在寒冷的隆冬季节 。因时间上和清明节接近 , 并受其影响 , 因此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 。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文章插图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联系
唐代之前 , 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 , 前者怀旧悼亡 , 后者求新护生 。一阴一阳 , 一息一生 , 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 。禁火是为了出火 , 祭亡是为了佑生 , 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唐玄宗时 , 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 , 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 , 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 , 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 , 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文章插图
寒食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1、禁火: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 , 家家禁止生火 , 都吃冷食 。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 , 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 , 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
2、拜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 。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 , 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 。后演变为皇家祭陵 , 官府祭孔庙、祭先贤 , 百姓上坟等 。
3、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 , 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 , 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其中多数寓意深刻 , 如祭食蛇盘兔 , 俗有“蛇盘兔 , 必定富”之说 。
4、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 , 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 , 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 , 佩麦叶来代替柳枝 。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 , 红颜成白首”之说 。
5、踏青:踏青也叫踏春 , 盛兴于唐宋 。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 , 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 , 尽欢而归” 。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 , 都人踏青 , 舆者 , 骑者 , 步者 , 游人以万计” 。
6、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 , 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帝呼为半仙之戏 , 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宋代文彦博《寒食日过龙门》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 , 林立秋千挂彩绳 。”
7、蹴球:蹴球盛行于唐 , 宋《文献通考》载“蹴球 , 盖始于唐 。植两修竹 , 高数丈 , 络网于上 , 为门以度球 , 球工分左右朋 , 以角胜负” 。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 , 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
8、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 , 或借景生情 , 感慨尤多 , 灵感顿生 , 诗兴大发 , 咏者甚多 。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 , 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 , 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 。
9、净肠:寒食节去野外采集野菜 , 不仅锻炼身体 , 而且也满足了人体所必须 , 一举两得 。女子伤春 , 在寒食节期间出来散散心能够预防精神上的疾病 。男子虽不伤春 , 但在春季肝气过盛 , 缅怀下先人 , 寄托哀思 , 起到了悲克怒的作用 , 对肝的调理是相当有好处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