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冬至是几月几日?
文章插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2日之间,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冬至是几月几日吧!
【2017年冬至是几月几日?】
文章插图
2017年冬至是几月几日
2017年冬至的时间为2017年12月22日,农历冬月初五,星期五 。冬至日期计算公式为[Y*D+C]-L,其中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如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但1918年和2021年冬至的时间为计算结果加1日 。
文章插图
冬至的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左河水)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 。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
文章插图
冬至的历史起源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 。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周历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 。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
推荐阅读
- 大雪节气是什么意思?
- 冬至是什么意思?
- 冬至吃什么最好?
- 冬至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 小寒节气是什么意思?
- 2017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 立春后天气还会冷吗?
- 2017年立春是几月几日?
- 2017年雨水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