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得到天下杀了多少功臣
刘邦得天下后杀了项羽家族?刘邦得天下后杀了项羽家族吗沒有,項伯就是項羽家族的,還封了做侯,史書上記載“刘邦灭项羽后,诸项氏宗族皆不诛,赐姓刘氏 。项伯以其起兵灭秦及护助刘邦有功,封射阳侯,封国即今江苏宝应县射阳湖镇 。孝惠三年,项伯去世,其嗣子睢有罪,不得代,国除 。”
【刘邦得到天下杀了多少功臣】
刘邦杀了哪几个功臣???功臣们因此更加胆颤心惊 。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 。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 。这样,在汉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内,刘邦就利用各种借口,将除远处偏远南方而又势力弱小的长沙王吴芮以外的所有异姓诸侯王相继铲除 。接着,为了确保汉朝万世江山都是刘姓一家天上,刘邦特意宰杀白马,与群臣歃血为盟:"从今以后,非刘姓者不能称王,谁若违背此约,天下可共起而击之!"平心而论,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的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对巩固新生的中华帝国,维护中国的大一统,在客观上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 。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为什么杀了那么多功臣汉高祖刘邦诛杀的功臣,大多是异姓诸侯王(还有陈豨) 。
原因在于萧何、张良、曹参他们的嫡系身份,刘邦没有封他们为王的必要 。而分封其他诸侯王,却是迫于无奈 。彭越、英布、张耳、臧荼这些人原非刘邦阵营人物,有几人本来就是原先项羽分封的十九国诸侯中的一员 。刘邦与项羽争霸最终得胜,实在仰仗于与他们的连横合作 。韩信虽可称是刘邦嫡系,但在韩信攻略齐地后,成为仅次于项羽、刘邦的第三大势力 。在楚汉相持的形势下,韩信的立场左右着战争的结局,齐、楚之立更是他以手中兵权要挟刘邦的结果(胜项羽后,刘邦马上收回韩信的兵权)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
高处不胜寒,刘邦也不例外,刘邦打下江山称帝时已经年逾五十,老年的刘邦变得爱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当年一同南征北战的功臣将领们,尤其是不放心异姓诸侯,于是有众多功将纷纷被刘邦杀害 。
刘邦上位后,便开始杀害项羽旧部归降于他的将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牺牲的功臣 。
第二年,韩信被小人告以造反之罪名贬官入狱,5年后,皇后仍旧心中不甚惶恐,遂将其骗至长乐宫杀害,且惨遭株连满门抄斩 。
此后,刘邦不断残害功臣贤将,唯恐其部下为异己叛变,令朝中人心惶惶,当年为其开国打天下的将士们四下寻活路,韩王信生怕自己也难保生命,索性投降于匈奴求一活路,谁知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
同样因恐惧降于匈奴的还有汉高祖的老乡卢绾,二人患难与共,在刘邦逃亡时便陪同他直至称帝,受封为燕王后也是不堪惶恐被逼无奈,最后也是同样下场被杀害 。
最令人心寒的是彭越,他在陈豨反叛时未听其相劝一同造反而是继续忠于刘,刘邦听闻此事后非但毫无感激之心,却将其剁为肉酱分给群臣使用,更令人毛骨悚然 。
此事一出,英布深知自己也难以幸免,于是一了百了起兵造反,结果刘邦御驾亲征将其平定 。
正是如此,在汉朝建立后,短短几年时间里,当初生死追随在刘邦身旁征战的功臣纷纷死在他的手下 。
转自网络功高震主,功高难赏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 。其中,韩信、彭越、英布被诛,恰巧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 。汉高祖刘邦诛杀的功臣,大多是异姓诸侯王(还有陈豨) 。
刘邦得了天下为什么还要杀害那些功臣?有不少人认为,韩信之所以成为汉王朝建立后第一个被杀的将领,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功劳太大,引起了汉高祖的猜忌 。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易中天认为,在汉王朝建立后,韩信创下了汉王朝的两个第一:功劳第一,功臣被杀第一.他认为功劳最大是韩信第一个被杀的最大诱因.其实,在汉王朝的开国将领中,韩信的功劳是大的,但是不是最大,还得辩证看待 。如果单从军事方面的贡献来说,韩信的军功无疑最大 。但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除了战场上的交锋外,还有政治上的较量、经济上的比拚,是政治、经济、军事和后勤保障等综合实力搏杀的结果 。从政治上来说,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远交近攻,蓄谋造势,韩信比不上张良;在后勤保障上,筹运粮草,补充兵源,网罗人才,协调关系,韩信不如萧何 。所以按功劳来论,韩信充其量只能是大汉王朝三大开国功臣之一,而不能因为他的军功最大就认为他是第一功臣 。
毫无疑问,如果韩信是一个平庸的将领,他一定不会以他后来的那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是,韩信的命运除了因皇帝忌嫉他的军事才能而欲除之之外,最主要的是由他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决定的 。
陈胜吴广起义后,他仗剑从军,投在项梁的帐下,后来屡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都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他自己觉得在项羽手下是没有指望功成名就的,于是逃离项羽投奔刘邦 。他离开项羽不是因为项羽冷酷暴虐,滥杀无辜,而仅仅是项羽不重用他 。他没有是非观念,只有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他投奔刘邦不是看中刘邦的仁和德,而只是换个地方试试运气,一旦新的地方仍然不能满足他对名利的追求,他还会卷铺盖走人 。以天下为已任,舍身以求仁,这在韩信那里似乎是没有市场的 。谁能给他满足,他就为谁卖命,这样的人谁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最容易被谁利用,但一旦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也对你也就最危险 。作为将将英才的开国君主刘邦,他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在天下太平、韩信封王后,如果刘邦仍要韩信服服帖帖地听话,他就必须给韩信更高的满足,可韩信已经贵为王侯,除了皇帝的位置,别的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挑得起韩信的胃口了,所以韩信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死 。
韩信和刘邦的初次见面,满嘴谈的都是利 。“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项羽)忍不能予”,项羽不愿意给诸侯利益上的满足,不能调动将士的积极性,所以“匹夫之勇耳” 。项羽“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只给亲爱的人好处,不顾别人死活,所以“诸侯不平”;项羽“过无不残灭者”,到处侵犯他人利益,所以“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 。他说若刘邦“以天下地邑封功臣”,用利禄引诱,则“何所不服”?刘邦“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不侵犯民众的利益,所以“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在韩信眼里,离弃是因为利,聚合是为了利 。“市人熙熙,皆为利来;市人攘攘,皆为利往” 。他看不到天下英雄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已任的品德,看不到刘邦长者之风对天下英雄的感召力,贬低了天下英雄,贬低了刘邦,也让刘邦看到了他唯利是从的本质 。
汉王二年八月,韩信和张耳在下魏破代以后,又一股作气灭赵降燕 。这时韩信可能认为自己功劳大了,和刘邦讨价还价的资本有了,于是做了一件其他任何人都不敢做的事:请求刘邦封张耳为赵王!赐爵封王应该出于君王的本意,一般人是不敢随意向君主提出这个要求的 。这时韩信可能利令智昏,以为自己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想让刘邦封自己为王,但毕竟对刘邦还有所顾忌,所以就先请刘邦封张耳为王 。那意思再清楚不过了:我比张耳的地位高,功劳大,你都封张耳为王了,你还不知道把我往哪里摆?
作为一个部属,不需要再有更多出格的行为,只这一条,就足以让刘邦对他的忠心感到怀疑了,所以在不久后刘邦成皋兵败不敢直接进入韩信军营中,而是乘清晨韩信熟睡以汉王使者的身份闯进韩营夺了他的将印 。
汉王四年,韩信平定齐地,他可能以为刘邦会受张耳封王的启发主动封他为齐王,等了一段时间,可是一直不见动静,最后忍不住了,便直接派使者去找刘邦,让刘邦封他为齐王 。可能他自己也觉得这种要求太出格,所以转了一个弯儿,让刘邦封他为齐假王 。他可不可以提这要求呢?如果齐地真的象他说的那样“伪诈多变,不为假王无以镇之”,也许他提这样的要求是可以的 。可问题是齐地真的是否动荡不安刘邦并不知道,韩信事先也没有请刘邦派人到那儿去考察,更重要的是他提出这个要求的时机是“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刘邦正处于生死关头,韩信这里明显的是乘人之危,敲诈勒索:你答应很好 。如果不答应?哼,走着瞧!刘邦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攻之!要去攻打他!可见刘邦在接到韩信的这一要求时是何等的气愤!刘邦不得已,封了一个没有实际地盘的齐王给了他 。
后来刘邦与韩信约好与彭越一起攻打项羽,可是韩信因为没有实际地盘,所以爽约,拒不出兵,使得刘邦在固陵被项羽团团围住 。这时刘邦已经对能不能指挥得动韩信失去信心,张良建议给韩信封一些地试试,刘邦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把陈县以东一直至大海的地方封给韩信 。韩信一得到封地,马上出兵把项羽消灭在垓下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项羽刚被消灭,天下还未安定,刘邦就故伎重演,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夺了他的军队,并在几个月后把他改封为楚王 。他通过要挟恐吓得来的土地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就被刘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了回去 。韩信被一时的利益所迷惑,使自己被刘邦所利用,消灭了项羽,壮大了刘邦,却为自己种下了隐患 。
四年楚汉战争,韩信运用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同时他也以自己的所言所行,暴露了他“少年无行”的本质 。因此,与其说他是死于功大,还不如说他是死于自己唯功名利禄是从而引发的信任危机 。
有人说韩信最终是死于谋反罪 。那么韩信谋反了吗?司马迁说他谋反了,但却故意在史记中为韩信谋反一说留下破绽 。司马光将信将疑 。依我看,韩信根本没有谋反或者没有来得及谋反,他充其量是死于“谋反”的罪名而已
推荐阅读
- 刘邦建国后都杀了谁_刘邦建国后功臣的下场
- 刘邦杀的功臣排名_刘邦二十四功臣排名
- 为什么萧何认准了刘邦_萧何为什么跟着刘邦
- 审食其和吕后的关系_刘邦知道吕后和审食其
- 刘邦为什么不救戚夫人_刘邦为什么不安排戚夫人
- 朱元璋为什么崇拜刘邦_为什么只有刘邦朱元璋成功了
- 刘邦是不是卑鄙小人_刘邦过河拆桥卑鄙小人
- 刘邦杀掉的功臣_刘邦登基后杀了哪些功臣
- 历史上的刘邦有多可怕
- 刘邦功臣下场_刘邦功臣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