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疾病防治技术
文章插图
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等 , 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 具有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的特点 , 多与草鱼、鲤鱼混养 , 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 , 羡慕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鲢鱼的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吧!
文章插图
烂鳃病
【发病特征】病鱼体色发黑 , 离群独处 , 废食 。鳃丝腐烂带泥 , 鳃盖内侧表皮充血 , 常腐蚀成圆形透明小洞 , 俗称"开天窗" 。草鱼鳃瓣感染粘球菌后 , 病变区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疡和侵袭性出血 。青鱼、草鱼、鳙鱼等养殖鱼类都可发生此病 , 尤以危害草鱼为主 。水温15℃以下 , 一般少见 , 20℃左右开始流行 。
【预防措施】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杀菌红”50毫升全池泼洒 , 每隔15天使用1次 。或用0.5%“鱼康乐2号”添加在饵料中 , 每15天投喂1次 。苗种放养前用“苗种浸泡剂”按1∶5000比例稀释后 , 药浴3~5分钟 。
【治疗方法】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杀菌红”100~125毫升全池泼洒 , 配合使用“鱼康乐2号”效果更佳 , 若病情严重或出现暴发性疾病时 , 可用1.5%“鱼康乐1号”添加在饵料中投喂 , 3~5天为一疗程 。
文章插图
鲢四极虫病
【发病特征】由鲢四极虫寄生在鲢胆囊内引起 , 鲢四极虫在6、7月感染鲢鱼苗 , 越冬期在鱼体内处于变态期 , 越冬后期形成第一批成熟孢子 , 常并发水霉病、斜管虫病 , 引起病鱼大批死亡 , 少量寄生时症状不明显 。严重时可引起病鱼消瘦 , 体色变黑 , 眼圈点状充血或眼球突出 , 鳍基部和腹部呈黄色 , 肝脏淡黄或苍白 , 胆囊极大 , 充满黄色或黄褐色胆汁 , 肠内充满黄色黏状物 , 个别病鱼体腔积水 。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 能杀灭塘底淤泥中的孢子 。②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③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鱼体抵抗力 。④发现病体及时清除 , 深埋在远离水源的地方 。
文章插图
竖鳞病
【发病特征】病鱼体表粗糙 , 部分鳞片外张呈松球状 , 鳞基部水肿 , 内部积聚半透明或含血色渗出液 。烂鳍 , 鳍条基部充血 , 腹部膨大 , 眼球突出 。病鱼游动迟缓 , 呼吸困难 , 腹部向上 , 持续2~3天后死亡 。该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和鲢鱼 , 每年春季流行 。
【预防措施】冬季每次拉网出鱼后 , 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杀菌红”50毫升全池泼洒 。
【治疗方法】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杀菌红”100~125毫升全池泼洒 , 病情严重时连用2~3次 , 或在饵料中添加1.5%“鱼康乐1号” , 连用3天 。
文章插图
指环虫病
【发病特征】病原为指环虫 , 病情严重时 , 病鱼鳃丝肿胀 , 粘液增多 , 呼吸困难 , 可引起苗种大批死亡 。
【防治方法】①90%晶体敌百虫0.3~0.7ppm全池泼洒 。②虫扫净按130毫升~170毫升/亩/米全池泼洒 , 病情严重时可隔天再用一次 。
文章插图
痘疮病
【发病特征】发病初期 , 病鱼体表出现白色小斑点 , 上覆白色块状粘液 。随病情发展 , 白色斑点数不断增加 , 病灶部位表皮逐渐增厚 , 形成石蜡状增生物 , 形似痘疮 , 故称"痘疮病" , 主要危害越冬前后的2龄鲤鱼 , 秋季至初冬和春季 , 水温10~15℃时多发 。近年来 , 由于网箱高密度养殖技术的发展 , 此病日趋严重 , 发病率逐渐升高 。
【预防措施】开春后 , 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杀菌红”50毫升或“高效灭菌碘”200~400毫升稀释后全池泼洒 , 每周使用1次 。
【鲢鱼疾病防治技术】【治疗方法】鱼体开始摄食后 , 饵料中添加0.2%“超浓缩光合细菌”和0.3%维生素Vc , 提高鱼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