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开发路线背后的无名英雄 一群高瞻远瞩的无名英雄


疫苗研发的幕后英雄,因持续工作、过度劳累,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振东于2020年9月17日不幸逝世,享年53岁 。
盘点从去年年初至今,中国疫苗的开发路线,无意中发现了背后一群高瞻远瞩的无名英雄 。
中国科技部领头的“科研攻关应急项目组” 。
早在2020年1月底,当武汉还处在疫情高峰期,大家都闷在家里与病毒战斗的时候 。这个至今连姓名都没有公开过的“科研攻关应急项目组”,就在一团纷乱如麻的形势中,抛开了风头正盛的“神药”瑞德西韦,“已完成体外实验可以杀灭病毒“的某中药,将目光投向了疫苗 。
2020年2月15日,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第一次发布了“科研攻关应急项目组”关于新冠疫苗的路线判断:“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 。”
这是我能找到的,最早关于中国“布局5条技术路线”的描述 。
最终经过反复论证和修改,最终确定下来的5条路线为:
“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RNA疫苗和DNA疫苗)” 。
不知道大家今天再回过头去看当时的规划路线是什么感觉?
我的第一感觉是,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一般,极有前瞻性的技术规划 。
“应急攻关项目支持下的5条技术路线,每条技术路线都有1至3个团队进行研发,每个技术路线都由多个单位形成合力,从企业到高校、科研院所再到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顶尖学术机构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夜以继日投入研发 。”
当时被寄予厚望的灭活疫苗路线,走出了国药和科兴,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今天接种的疫苗 。
腺病毒载体疫苗路线下走出了希康诺,重组蛋白疫苗路线下走出了安徽智飞 。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把资源倾斜并投入到mRNA疫苗路线上,这样一来我们也会如美国一样,拥有超过90%以上有效力的信使核酸疫苗 。
因为在德国生物及Moderna成功之前,mRNA疫苗路线还从未在疾病疫苗方面取得哪怕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
而灭活疫苗技术成熟,疗效和不良反应都在预期范围之内,群众接受度高,存储方便,更适合大范围接种 。是当时的最佳、也是成功率最高的选择 。
况且5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中国国产的mRNA疫苗也在路上了 。
由中国军事科学院、云南沃森生物和苏州艾博生物共同研制的mRNA疫苗已经与2021年4月完成二期临床,已经远赴墨西哥进行三期测试 。
此外,由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合作研发的针对预防新冠肺炎的mRNA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肯定将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全路线疫苗”,灭活,mRNA,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 。
是不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不,“全路线疫苗”不仅不多余,反而能够多类疫苗互补,降低病毒突破疫苗防线的可能性 。
而目前的世界,各国均受到变异新冠病毒的危险,一旦病毒变异突破某种疫苗的保护范围,而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路线疫苗”可能成为一种独特的优势 。
想到这里,再一次赞叹当初路线选择的远见卓识,以及一往无前的决心 。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大家看到了饱和式救援,但那只是虚构的电影情节 。而我国在疫苗路线上,采取了“饱和式研发”的模式,现在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
感谢当年的科研攻关应急项目组,虽然至今连你们的名字都不知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