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 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直播

据了解到,关于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近日云南象群北迁一事引发了网友的关注,现在云南象群又有了新的动态,它们进入了昆明市 。有网友称象群没准是想回到河南,去它们祖先生活的地方看看 。下面跟闻坊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最新情况 。

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 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直播

文章插图
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为做好象群继续北迁布防,确保无缝衔接,6月2日,昆明市、玉溪市现场指挥部同步运行,两地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675人,出动应急车辆62辆、无人机12架,昆明市储备象食10吨,省市区三级通力合作,开展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全面落实应急措施 。
据了解,昆明市临近区域正进一步完善人象安全防范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全面启动布防,切实做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上报 。
昨晚8时左右,象群到了玉溪与昆明边界,没进昆明市晋宁区,往西北方向转弯又进入玉溪,8时20分进入了老光箐村子,离开了边界线 。
野象群走了多远?从西双版纳勐养出发至昆明,地图上看将近500公里,但象群实际行走的路程肯定不止 。
象群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发布《关于做好亚洲象肇事防范与应急工作的公告》,提醒民众注意防范,勿在院子晾晒玉米、存放食盐等农作物食物,避免逗引亚洲象闯进家门 。
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 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直播

文章插图
象群为什么要向北迁徙?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严询表示,这一群大象活动将近一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它原来的栖息地附近,比如说版纳和普洱市范围内 。进入5月份突然长距离向北,这就很不正常 。也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更倾向是由于象的首领不了解它们北上的路线和一路上所要遇到的困难,所以是属于迷路带领家族群在北上,所以这是很危险、很艰难的北上路线 。
大象会调头回去吗?主持人:既然是迷路,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就是接下来这些幼象跟着这些成年的象,它们不知道目标会在哪儿?所以会有一些可能性,比如它会继续北上,或者是它会找到一个地儿停下来,它会不会调头回去呢?
严询称,从象群结构来看,15头象有6头是母象,3头公象,还有6头是幼年象,其中有3头年龄很小的 。所以就感觉到这群象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带领家族北上,所以这个象群的首领实际上是出了问题 。它原来生活的地方是版纳和普洱大概在海拔600米左右,昆明海拔已经接近像晋宁,估计在1300米到1500米,到昆明市中心1800米左右,而且已经是属于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和原来生存的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已经是截然不同的地理气候和海拔高度了,所以我判断它行进到一定的时候,它会向南,会调转方向 。往北走两个因素一个是海拔,一个是植被和食物,因为从这几天观测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时间还是走在林子里边,但是林子里边的植物,会不会是它原来熟悉的食物,现在不好说,现在看更多的是人类给它投喂的苞米等粮食作物 。
象群“回归正轨”还需一定时日自大象向北迁徙以来,亚洲象研究者——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和同样在一线工作的专家、工作人员就通过食物引诱和道路封锁并行的方式,试图温和引导象群改变其前进方向,然而多次人为纠偏都没能奏效 。
陈明勇教授介绍,5月31日晚,在青玉米、菠萝和香蕉的“诱惑”下,前方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较为成功的引导:“我们用了两个方法 。一个就是食物的引诱,我们给它预定了一条道路,在道路上提供一些食物,买了玉米、菠萝、香蕉,这种相对味道重一些、香一些的食物;还有出现在它们附近、被它们吃过的食物”;另一方面,对通向市区和乡镇的道路进行封堵,也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大象对前行道路的选择 。终于,饿了几天没吃饱的象群,在被引导的那条道路上,大快朵颐数小时,满足了自己,也没辜负大家的希望 。
但这次成功的引导是否具有偶然性?距离最终的成功纠偏还需要多久?陈明勇表示:“我们会好好总结,用有堵有疏的方式,在不过多干预、不激怒它们的情况下,适当校正一些方向,柔性引导它们 。”但大象毕竟是动物,人为制定的计划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
监测团队白天用光学镜头、夜晚用红外热成像镜头的无人机全天候跟踪 。工作人员认为,完全调整象群前行的方向还需一定时日,但在成功经验的指导下,象群“回归正轨”有了更多可能 。
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 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直播

文章插图
这群大象“迷路”的原因可能和小象有关一直跟随象群前行的陈明勇教授介绍了亚洲象喜在夜间活动、夜间迁徙的习性,“它的活动时间是四五点开始下山找吃的,然后开始迁徙,一直走到凌晨”,但是亚洲象走起路来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一夜行走十几公里算是比较快的速度,这也是监测队需要24小时不间断跟随象群的原因 。
但作为对方向有着非常强的记忆力、方向感非常好的动物,大象迷路的可能性极小,这次的偏航或许和象群中的小象有关,“象群里有几头小象,差不多只有一个月左右,它们翻越高速公路时翻不过去,在那里绕了很长时间”,陈明勇认为,或许正是那次耽误时间的跨越,混淆了象群前行的方向,把北当成了南,回家的旅途越来越远 。
在陈明勇教授看来,象群后来不再顾及小象、不断加快前行速度的行为,也正好暴露了它们的“焦虑”:“按理来说,它们不会进行这种每天的、长距离的迁移,现在有点赶路的意思 。”
建议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野生象群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地出走,是否是因为原本的栖息地受到了影响或干扰?陈明勇表示了对这种推测的认同:“基地保护得太好,会失去其适合亚洲象生活的理想状态 。”
陈明勇曾在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超过二十年,他介绍说,从2018年的290头左右,到现在的300多头,不断增加的亚洲象数量,碰上原始森林食物的减少……象群的生活确实会受到影响 。
按照人类理想建设的亚洲野象栖息地,其实还是应该符合象群本身的发展需要 。因此,为了长远考虑,陈明勇建议,应当专门为亚洲象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不是说你把林子保护得越密你对它越好,这种观念要进行一些转变,管理的模式就要相应的进行转变 。因为原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禁止进行人工干预的,主要是让它自然演替 。那么,将来应该对基地做一些适当的人工干预 。”
当然,这可能还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课题 。
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 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直播

文章插图
“全民观象”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15头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北上,迁徙数百公里,且有继续向北偏东迁徙的趋势 。罕见的“象群北迁”引发全民关切,形成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 。
眼看着大象“旅行团”一路“逛吃”北上,有关各方围绕“大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离家”“如何回家”“如何保护”等问题展开研探和科普,人们重新认识了野生亚洲象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以及云南为保护亚洲象所付出的努力 。
在这场“全民观象”中,构建人象和谐关系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不伤害、不冲突是人们的普遍共识 。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
让大象早日安“家”,考验人类的智慧 。针对保护亚洲象之困,专家、网民纷纷出谋划策,提出修复建设亚洲象栖息地、提供更丰富的食源、社区参与保护等建议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意味着亚洲象保护管理工作势必有所提升,人类的活动必须有所改变 。
昆明今年10月将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届时将迎来全球的目光,中国将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与方案 。有关地方和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强和改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向全球展示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行动 。
古语“太平有象”寄托着人们对世界太平、万物和谐的美好愿望 。科学合理地化解“人象冲突”,让大象早日有“家”可安,吉“象”的寓意才能成为现实 。愿人象各得其所,和谐共存 。
【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 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直播】以上是15头大象连夜进入昆明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热点资讯请访问首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