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种人生智慧心学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解析
文章插图
01
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
02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 。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 。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 。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 。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
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 。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
03
回归简单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 。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
“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这正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
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人活一生也应如此 。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 。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
04
【20种人生智慧心学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解析】做人要“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 。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
“诚”有从工夫上说的 。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
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 。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 。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 。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
05
至诚胜于至巧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
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 。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 。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 。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
文章插图
06
一念抱持,成圣之要
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 。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 。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
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 。能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了圣胎” 。时刻把天理记在心里,逐渐达到精美、弘大、神圣的境界,也只是从这一意念不断保存发扬开来的 。
很多人虽然都心有所想,却很少有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而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时刻保持这种“想要”的念头,久而久之就能凝聚积累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逐渐解决所有阻挠因素,使“我想”转变成“我能”,使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结果 。
07
应好是而恶非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
良知仅是判别是非的心,是非仅是个好恶 。明白好恶就穷尽了是非,穷尽了是非就穷尽了万物的变化 。
王阳明的心学尤其注重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良知”作为人内心的是非准则,具有知善去恶的能力,人们能够凭借它去辨明是非善恶 。也就是说,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道德修养,会影响他的言语、行为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小则影响他在利益与仁义之间的取舍,大则影响他的人生道路是荆棘坎坷还是一片坦途 。
08
君子如玉亦如铁
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 。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名与实相对 。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 。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之心 。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来好名的功夫?
谦谦如玉”与“铮铮若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 。当今之世,纷繁复杂,在不同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品质 。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讲究方圆之道,既养铮铮铁骨的一身正气,处世有底线,为人讲原则;又取谦谦如玉的圆融为人,包容四方 。如此,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游刃有余 。
09
去做才是孝
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
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 。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
人的一生难免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当有一天我们募然发现,父母已两鬓斑白,此时才孝敬他们,我们会错过无数时机 。甚至当双亲已离你而去,才幡然悔悟,却已尽孝无门,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 。
10
身外物不奢恋
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
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 。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精神也越来越与自己的心灵分离,人们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 。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得以纾解、提升?王阳明指出的路,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不要让所遇之物成为心中羁绊,不做声色货利的奴隶 。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
文章插图
11
克己才是真功夫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
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
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 。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 。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 。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 。克己,如同佛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
12
荣辱毁誉皆泰然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 。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 。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
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 。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 。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 。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
是非善恶,只在一念;澄然本心,本是不动 。一切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状况都是经常发生的 。能看到这一层,就能把那些缭乱自心的东西,看淡些 。
13
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 。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
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 。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 。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
一切困苦,皆是磨砺 。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乱心才能得以调伏 。磨到最后,就是境界现前 。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 。只要能够做到厚德载物,便不会入歧途,而成利益自己与世间的事业 。
14
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 。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 。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15
要活得轻快洒脱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 。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 。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 。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 。本心是简单的,因为是轻快的,洒脱的 。
文章插图
16
路,尽管去走
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
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
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略,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没,即使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因为少了太多的尝试——哪怕是失败,以及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 。所以,人要敢于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悟一份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人生智慧 。
17
自省才能自明
学须反己 。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 。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学习应该返身自省 。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 。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就像拿刀亲手割掉自己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 。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 。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甚至留下疤痕,却是根除毒害的唯一办法 。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
18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
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
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 。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 。怎样自明?就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王阳明说,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 。人贵有自知之明 。
19
嘴巴闭关,身体力行
以言语谤人,其谤浅 。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
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 。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
你以为所有让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其实都是源于自己的心太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浅,德性不深 。所以把向外的眼睛收回来吧,盯在自己的心上 。就算世界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可能放开而坦然从容 。心坦不坦然、从不从容,也本是心自己的事 。
20
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
现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 。
人间是道场,淤泥生莲花 。这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 。
推荐阅读
- 想换显示屏?看看三星4K智慧显示器
- 请查收英威腾澳大利亚智慧能源展会邀请函!
- 女人生三胎的最佳年龄 生三胎的最佳年龄
- 适合湖北种植的20种水果?关于水果的种植问题!
- 怎么向文殊菩萨求学业 怎么向文殊菩萨求智慧
- 智慧养猪场解决方案?关于养猪的养殖问题!
- 山东多地安装电动车禁入电梯智慧管控装置
- “错换人生28年”案择期开庭
- 华为HarmonyOS 2.0手机开发者Beta版如期而至,开启全场景智慧生活新体验
- realme加入智慧闪充技术战场,最快黑科技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