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芯,打造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临港半导体产业高峰论坛圆桌讨论
本次高峰论坛的压轴环节是圆桌讨论,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围绕"协同创芯,打造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主题,主持圆桌讨论 。参加圆桌讨论的嘉宾包括:
- 瑞萨电子中国副总裁赖长青
- Imagination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刘国军
- 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罗韬
- 格科微电子资深副总裁李朝勇
- EDA创新中心研发副总经理陈刚
- 云天励飞副总裁李爱军
- 上海临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亚军
徐秘书长首先抛出了这个话题,就是围绕整个国家产业发展的形势,怎么样协同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赖长青:做精和做远结合自己20几年在半导体行业的从业经历,尤其是最近看到很多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升级,所以看到了很多机会,但也有很多挑战 。我认为最重要就是两个字:一个是做精,一个是做远 。
做精,这个有很大的学问,要投入很大的努力 。远的方面,怎么样让中国的半导体公司做更长远的规划?不光是五年,甚至是十年更长远的规划 。因为现在成功的国外同行们都是做出很多年不断的积累,不断努力才走到今天 。
另外中国半导体公司最终还是要走出去,做强做大了肯定会走出去,像华为也好,海康卫视也好,甚至小米,这些公司刚开始都是依托中国市场,通过本地市场取得成功,但是要进一步做更大的成功他们都要走出去,后面他们在国外市场占有率,甚至国外占的销售比例甚至比中国还要大,还要高,还要多 。
中国的企业要做强做大,要走出去,首先得突破一个品牌的认可和知名度 。跟国外同行比,人家已经耕耘几十年,在国外市场我们是新的公司,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竞争力最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就是技术,我们需要技术突破和技术的提升;第二就是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第三是快速响应和服务;第四是交付能力;第五是成本,或者是表现在客户端的价格 。有几个方面中国公司肯定有优势,像快速响应这些都有优势 。
五个方面有时候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如果这五个方面都能做好,我相信中国半导体企业肯定能走出去,同时做强做大 。
刘国军:在中国落地Imagination技术中国半导体如何协同,打造生态?我就从我们公司是做的IP这个角度来谈谈 。现在集成电路设计肯定是基于各种IP的,非常多 。但是主流的IP,也就是像处理器这样的,全球主要是两家,Arm和Imagination,我们主要是GPU IP 。
虽然IP在产业链里是一个非常关键、非常基础的环节,但也是对生态要求最高的 。像处理器这样的基础IP需要对生态的关联,整个生态链都要串起来 。例如我们的IP涉及芯片设计公司、生产,还有软件 。软件从IP最底层一直延续到各种应用,像我们的GPU这样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其应用会涉及汽车,走到数据中心,走到物联网,以及云端的各种应用 。作为一个中资背景资金收购的公司,从资方到公司管理层都对中国战略地位特别看中 。毫无疑问,这是全球最重要的一个市场和打造生态的地方,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在中国落地Imagination技术,在中国选定各个应用市场的合作伙伴,从芯片的设计到软件生态的应用开发 。我们会借助本地的力量,以及本地政府对这个产业的重视,从资本落地到技术的应用,一直到合作伙伴和应用产品的生态环境和解决方案 。
罗韬:做AI芯片先从国内市场做起我也从处理器生态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我们公司(寒武纪)做的是人工智能芯片,但是人工智能在CPU或GPU上已经有了大量应用适配,现在我们做的是专用人工智能芯片,要在性能和能耗上相对于传统芯片有优势 。
我们还是要先从国内市场做起,先跟国内一些头部厂商进行合作,抓住一些比较大的关键客户,这样可以起到很大的风向标作用 。再往后,基于前面的合作在各个行业里面树立一些标杆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这样在整个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里面去真正把处理器生态做起来 。
李朝勇:格科微要在临港建CIS研发线和中测线我在新加坡待了20几年,主要负责12英寸晶圆厂的运营工作 。我有一个遗憾,就是回来的太晚了 。关于国家的集成电路发展,我已经感受到祖国在材料领域非常强大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落后的方面,我强烈建议我们要走出去 。我感觉上海发展是非常快的,我们在临港会建立一个一万片产能的CIS研发线,再加5万片产能的中测线 。我们的目标是要通过创新来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
我们要走高端,最困难有几点,包括基金问题、技术问题和人才问题 。资金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筹备,格科微也准备要通过科创板上市,国家政策非常棒,科创板上市可以筹备基金做一个研发线 。格科微的设计一直是在全国前10名,我们特别重视创新 。但是生产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会跟我们的代工伙伴合作,让他们来生产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有一定产能的研发呢?因为我们就是要通过一定的中产来检测我们的设计和我们的工艺,能达到我们量产的水平 。成熟以后我们会交给我们的代工伙伴来量产,这是格科微的理念 。
陈刚:开源EDA平台+先导性技术研发现在EDA、材料和装备是目前我们最被卡脖子的三个领域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要把EDA生态发展好,为中国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做到一个支撑作用 。我们要做两件事,一个是"扬长",一个是"避短" 。目前国内EDA公司差不多有几十家了,有些公司(像国微)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在某些领域的技术还是比较领先的 。我们希望这些企业能够"扬长",根据国内IC设计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技术和产品深耕,能更好地为我们的IC设计企业服务 。
整个IC从设计到生产流程有非常多的步骤,EDA工具也差不多有60多个,目前我们国家差不多只有二三十个工具,其他的都是没有的 。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就要去做"补短",填补这个空缺,把薄弱环节都填补到 。我们EDA创新中心在这方面会做一些前沿技术的布局,当然同时也希望行业内其他EDA公司大家一起努力 。
我们主要做两个事情 。第一个是平台,第二个是做一些先导性的技术 。目前我们也在跟产业链上下游一些公司讨论,我们希望做一个开源的EDA平台,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把一些先进技术,把一些EDA所要用的一些基本数据模型,一些通用算法,包括异构计算都做到这个平台上 。第二,我们会通过一些大学计划,跟学校成立联合实验室,鼓励更多老师进行EDA研究,我们也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EDA研究开发中,为未来人才做更多培养 。
李爱军:打造AI芯片的应用生态我做芯片快20年了,从通讯用的系统芯片,到手机用的LTE基带芯片,以及后来的人工智能芯片,基本上涉猎了大部分高复杂度的系统芯片 。云天励飞是一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我们致力于在人工智能算法、芯片,以及大数据这几个最核心的要素方面进行融合创新,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实现大规模落地 。
芯片可以说是一个最具全球化专业分工的生态 。我理解这个生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做芯片的生态,一个是用芯片的生态 。我们做一颗芯片出来,需要涉及芯片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封测到量产等环节,像IP和EDA工具这些都需要由第三方或者生态合作伙伴提供,每一个环节都是由各个企业合作一起来支撑的,才能真正做出一颗芯片来 。
我们做出一颗芯片来还不够,真正要去应用,能把它用起来,而人工智能芯片来说我觉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呢?人工智能芯片是为算法服务,而算法又为谁服务?是为场景服务,场景最终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或者提高我们的效率 。所以说人工智能芯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强大的生态 。从芯片最基础的东西,到算法,再到解决方案、应用场景,以及应用体验 。
李亚军:集成电路企业的股票是否有泡沫?很多集成电路企业在股市的股票价格很高,这到底有没有泡沫?有没有泡沫关键在于这个企业是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这跟生态其实是相关联的 。目前很多企业都是某一个产品某一项技术起家,然后涨出来,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地位,问题是怎么可持续发展,这个对集成电路行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
要想可持续的发展只有走两头,第一头就是往技术深度上走,你这个技术要做的比人家要领先,你要在技术上面有长项,在这个方面有护城河你可以持续发展 。第二块往生态这边走,你必须融入某一个生态圈,成为这个生态圈一部分,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持续走下去 。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问题,后面股价估值泡沫什么就会出来 。可以说,70-80%的企业都很难持续发展的,最后能够持续走下去的一定是少部分,更多会通过兼并收购而融入大公司 。两三年以后,企业整合将是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投资人而言,我们可能是其中一部分整合力量,如果能加上政府的力量,提前做好整合的准备,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 。
观众提问:临港新片区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我想问一下,我们最应该具备,或者我们最应该打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李亚军:其实临港在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你只要能够解决"人"的问题,我觉得临港就具备了核心竞争力 。
【协同创芯,打造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临港半导体产业高峰论坛圆桌讨论】
推荐阅读
- 海思发布XR芯片平台,首款AR眼镜为Rokid Vision
- 北汽、Imagination、翠微合资成立芯片设计公司
- 功耗仅20mW的边缘AI芯片是如何开发出来的?
- 听说,你正在用中国芯开发产品?
- 如果芯片也能“闻香识女人”
- 研究人员以神经形态芯片打造超灵敏“电子鼻”
- 现在的智能语音芯片已经开始集成AI专核了
- 芯片设计“真香”?腾讯成立新公司
- 运用神经拟态算法,芯片有了嗅觉
- AI芯片专用好还是通用好?遥想20年前GPU也面临这一抉择—全面浅析Graphcore IPU的通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