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种植技术有哪些?病害要如何防治?

向日葵不仅仅是美丽的花朵,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果实可以用于做油料,种植的经济效益非常高 。那么向日葵种植技术有哪些?病害要如何防治?

向日葵种植技术有哪些?病害要如何防治?

文章插图
一、向日葵种植技术有哪些?
1、选地整地
在种植时选择良好的地块,是提高产量和增加收益的重要因素,向日葵对于土壤的适应较广,能适应重黏土到轻沙质土壤,也有一定要耐酸碱力,一般酸碱度在5.5-8.5之间,酸碱性较大会对它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选择土层深厚、地形平整,还必须要求轮作期3—4年以上,整地时精细整地,深翻土壤,将土打碎,将石块等硬物清除,再施足底肥 。
2、选种处理
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快、高产、以及抗逆性和抗病力强的,在种子选择时留取颗粒饱满、形状、大小、色泽一致的种子,而品质较差的要淘汰 。在播种前先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发芽率,先将精选后的种子放置在太阳下暴晒2-3天,晒种时要记得及时翻动 。再用40%锌硫磷150毫升,兑水5—7.5kg进行浸种,消除种子表面的病菌,防止疾病发生 。
3、播种
播种时间视当地的气候、土壤而定,一般播种时间短在4-5月之间,播种方法可采用穴播和开沟点播,一般以穴播为主 。一般穴深5-6cm,播种量为每亩1-1.5kg作用,每穴播种4-5粒,实行宽窄行播种,大行距为1米,而小行距为60cm,株距为60cm,待出苗后,根据实际出苗情况及时的间苗后补苗,每亩留取1400株左右是最佳的 。
4、后期田间管理
后期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中耕除草、肥水管理以及辅助授粉等 。每年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确保种植生长强健,第一次可即可间苗进行,中耕3-4cm,在追施适量的尿素,第二次在一星期后,这时深耕8-10cm,第三次在结盘时,深耕3-4cm,在追施肥料 。向日葵的人工辅助授粉极为重要,它是异花授粉作物,对其进行人工授粉,可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提高收益 。具体方法为:戴上手套,在花开的2-3天后,用手逐个对其触摸,人工辅助授粉最好在上午或傍晚,避开正午的高温时期 。
二、向日葵病害防治方法
【向日葵种植技术有哪些?病害要如何防治?】1、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是由病原核盘菌引起的,多发生在春季低温多雨时期,发病时向日葵的茎杆或叶片出现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褐色的病斑逐渐蔓延至其他部位,最后病斑处形成同心轮纹 。而在潮湿环境时,病斑处出现白色的菌丝和褐色的菌核,病情严重时,植株萎靡枯萎,病变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
防治方法:菌核病的发病主要原因是病菌在土壤或病残体以及种子中潜伏越冬,待来年气温回升,开始大量繁殖,借风力传播,最终侵入向日葵 。所以在种植时就要做好这些措施,将土壤进行深翻消毒,病残体集中烧毁,种子消毒灭菌,减少病原,种植时增施磷钾肥,增加植株抗病力,发病时了用甲基硫菌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洒治疗 。
2、黄萎病
黄萎病主要危害向日葵成株,多发生在低洼地以及种植密度大时,发病时叶尖开始褪绿,后整个叶片褪绿,叶脉之间发黄后转褐,随着病情发展,病重的植株叶片逐渐干枯死亡,空气湿度的环境,叶面出现白色霉状物 。
防治方法:和菌核病类似,也是病原体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冬,待播种后从伤口或幼根侵入,预防措施和菌核病一样 。发现病株要及时将其清除出田间烧毁,病穴要进行消毒,必要时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灌根,效果良好 。
3、锈病
锈病时向日葵易引发的真菌性病害,在此病流行期,可导致向日葵严重减产,叶片、叶柄、茎秆、葵盘都可被侵染,发病时发病位置出现少量的孢子堆,随着病情发展,孢子破裂后出现褐色的粉末,导致后期出现黑色的粉末,最终导致植株枯死 。
防治方法:病原一样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或度夏,所以预防措施和前两者类似,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种植,种植时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加抗病力,发病时,将病株清除出田间烧毁,在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防治 。

    推荐阅读